本篇文章2519字,读完约6分钟
被誉为“中国金融政策研究第一人”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见证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日前,他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2020年中国金融资本账户开放等话题的专访。他概述了中国将如何在2020年之前的战略过渡期内,从一个金融弱国逐步转变为一个金融强国。
中国经济时报: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中国金融开放的时候到了吗?
夏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于2008年。在这场危机中,中国金融体系遭受的损失较少。在危机后的世界金融结构重组中,中国的整体金融实力没有下降,而是相对增强。与改革开放前的30年相比,我相信我们可以在未来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比过去30年更快、更实质性的发展。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和金融实力,经过十年的努力,应该可以实现中国金融的更大开放。
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各国经济力量的重组,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与过去大相径庭。在中国,随着国际收支失衡日益严重,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增速难以抑制,一方面经济越来越热,另一方面资本账户下要求全面开放的声音越来越大。后危机形势迫切需要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未来10年,必将是中国经济大踏步前进,在本世纪中叶确立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基础地位的重要机遇期,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善的重大历史时期。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未来?
夏斌: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保持了年均9.8%的高增长率,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然而,在走向全球经济的过程中,迄今为止的“内部修复”努力仍然存在差距。经济金融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30年来从未见过的。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高储蓄率、工业化和城市化、全球化趋势、体制改革四大机遇,但也存在复杂的不利因素:资源环境约束、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失衡、国际金融秩序不确定性和动荡。中国需要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系,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既要不断追求金融全球化,又要保持有限的金融全球化。匆忙参与金融全球化是绝对必要的。
中国金融现实最大的特点是“金融滞后”和“金融弱国”,表现为投资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明显不足,货币供给过剩,大量外资金融投资和高水平海外投资并存,人民币远非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受到其他国家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影响,缺乏大宗原材料和能源定价的话语权,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国际化程度较低等等。
未来10年,国际金融秩序仍处于不确定、动荡的局面,中国金融开放需要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向中国传导。大国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应该服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要逐步走向金融强国,加快金融改革开放。2020年左右过渡期金融战略总体取向的选择只能是国内金融完全市场化,涉外金融(包括汇率、资本管理等)有限全球化。)。这是实现财权之前的无奈选择。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待中国的汇率改革?
夏斌: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使用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作为主要的储备和结算货币。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自由浮动。各国自由选择储备货币、汇率制度和汇率调整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当所有国家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制定自己的政策”时,任何汇率制度都无法保持良好的运行。
只要中国继续保持有效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仍有潜力保持全球经济相对高速增长。然而,未来的增长模式面临着与过去不同的挑战,经济增长将不得不从粗放的出口导向型增长转变为高效的内需导向型增长。然而,开放国内金融业、经济市场化改革和民主政治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
在中国金融战略转型时期,单纯选择与某种货币挂钩的严格固定汇率或完全浮动的汇率(两极理论)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目前既不适合实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也没有资格充当世界(包括本地区)的关键货币,实行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而需要选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美国等中央货币的优势,人民币逐渐成为亚洲的重要货币。
在亚洲建立共同货币区有实际好处。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人民币有必要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现阶段人民币直接作为亚洲主要货币的条件并没有完全满足。中国的经济实力、宏观调控能力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程度,还没有完全达到在货币区内独立承担主要货币的水平。
在当前和未来动荡不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大经济体汇率制度改革的根本出路主要在于自身。通过改善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增长质量,提高货币政策的自主控制能力,逐步实现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可以促进建立市场真正相信并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通过人民币长期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人民币汇率完全融入国际浮动汇率体系,使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中国经济时报:人民币未来有国际化的条件吗?
夏斌: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币币值稳步上升,近年来外商投资大幅上升,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经济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和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稳定发展的预期。
对于正在进一步崛起并有望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追求本币国际化是中国的长期核心战略利益。但从综合国力和国际社会的普遍信任来看,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民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适合完全国际化。由于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2020年之前的金融战略转型期,人民币国际化只能追求区域化的目标。
目前,人民币的外汇政策限制已经在边境贸易区的报关、结算和外商直接投资中取消。去年7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达到1037亿元。中国与蒙古、越南、尼泊尔、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等8个主要国家签署了边境地区双边本币支付结算协议。人民币已经成为蒙古、老挝和缅甸事实上流通的货币之一。在越南,大部分消费可以用人民币结算,在朝鲜被称为“第二美元”。
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放宽国内自然人境外消费的外汇配额,允许境外贸易融资,继续推进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央行的人民币互换计划,支持世界各地区“地区货币”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探索与它们签订货币互换计划、开展双边货币贸易结算的方式和便利措施。
标题:夏斌:从金融弱国走向金融强国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0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