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9字,读完约3分钟

我认为这次演讲将围绕会议主题“追求人民富裕之路”展开。“追求人民财富”这个问题的实质可能会引起争议,但我愿意报告我坦诚的观点,请大家批评指正。

谈论“追求人民富裕的道路”,必须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历史角度来审视。

“富国穷国”倾向背后的四个问题

第一个层面,我想先说基本判断。改革开放30年,是无数仁人志士和全民族追求国家或民族繁荣昌盛的道路。

当我们开始谈论改革开放时,最常见的赞美是改革开放政策是党的富民政策。改革开放是为了追求人民的财富。邓小平曾经非常明确地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年,人们的富裕程度与改革开放之初相差甚远。但其实社会上很多情绪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我自己对此的总结是,它更多的表达了我们正处于黄金发展期(这个发展期还处于延续过程的中间),伴随着一个矛盾突出的时期。在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富民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在过去的2010年,上半年财政收入统计数据发布后,很多媒体反复提到一个概念,就是中国出现了“国富民穷”的现象。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试图从六个方面证明这样的判断明显有失偏颇。后来光明日报的编辑几个月后看到这篇文章,就主动说这种观点可以在报纸上反映出来。文章发表后,有些反应出乎我的意料。有人把我的邮件连到了一个网站上,然后我就收到了一大堆的开场白和骂人的邮件。我个人觉得这种公开骂的情绪,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人民群众的不满一样,包含着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矛盾。

我简单总结如下:“让国家富起来,让国家穷起来”这种倾向背后反映出来的矛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有两种下降的趋势。近10年来,居民收入比重和居民劳动收入比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有所下降。中央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这两个比例。我觉得对统计数据有一定了解的人会把思维引向这个方向。

第二个问题可能更普遍感受到,就是收入差距太大。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收入水平跟不上先富起来的人的步伐,觉得自己越来越脆弱。

第三个问题是我们现在对政府有几个评价:透明度低、行政成本高、职能转变不到位等等。

第四个方面,我觉得应该说的更直白一点。矛盾突出时期的问题在于,人们对收入和福利的预期上升速度快于实际福利增长速度。客观来说,和我们自己相比,我们的收入增长是非常明显的。据我们统计,改革开放之初,贫困人口至少有2亿。今天同样口径获得的数字已经超过2000万。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每天1美元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当时的贫困人口将达到6-7亿,而按照这个标准,现在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1亿。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人拿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不满。这种现象在很多经济体的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满可能带来“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这些都是“富国穷国”背后的问题。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贾康主题演讲: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只能诉诸再分配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