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27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通过海外直接投资切入流通、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获得先进产能,已成为社会共识。针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需要进一步积极稳妥地开展外部融资支持,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这应该是政策融资和商业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在时间跨度较长、空时间较长的背景下,我们甚至可能承担一些表面风险,承担一些账面损失。与阿根廷谈判的中国向阿根廷提供贷款,引进中国铁路技术项目就是这种情况。

高铁无疑是当今世界最抢眼的交通工具,中国高铁是全球高铁中最抢眼的明珠。得益于60年的积累和前几年在技术引进上成功实施的正确策略,中国高铁在进口技术的大力辅助下,在一开始就优于Blue,在实际运营速度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已投入运营和在建的高铁长度也遥遥领先于世界。

中国高铁行业有这样的优势,自然不会忽视南美第二大国阿根廷。2010年1月,中信银行为中信建设有限公司在阿根廷承接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地铁项目,组织银团贷款8496万美元。去年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访华期间,中信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组成银团,与阿根廷经济和公共财政部签署了2.73亿美元的出口买方信贷协议,支持中国北车向阿根廷出口20辆高速机车、220辆客车及配套零部件,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这只是起点。据有关报道,阿根廷希望用中国的技术和资金修复其几乎废弃的国家铁路网,横跨全国13个省,全长约1万公里。为此,阿根廷需要投资100多亿美元,其中80%计划从中国筹集。毫无疑问,该项目一旦实施,将有力地促进中国铁路设备和服务的出口。几十年来,建筑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中顺差最大的最大出口项目,并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升级的背景下,2008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达1046亿美元,同比增长34.8%,2009年增至1262亿美元,增长20.6%。由于巴西等与阿根廷相邻的拉美国家也有兴趣引进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技术,一旦阿根廷率先突破,其他国家效仿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因此中国铁路设备将在拉美占据先发优势,未来有望达到“卖标”的高水平。

同时,由于“中国制造”遍布全球市场,贸易伙伴国基础设施的改善意味着“中国制造”可以更方便地渗透到贸易伙伴的国内市场。“中国制造”和中国修建的道路同时传播,这种效应在中国的一些邻国已经非常明显。高铁的输出会让这种效应在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层面上重演。更重要的是,高铁还可以大大提升所有中国产品的无形品牌,让普通海外消费者和专业客户知道中国是一个技术先进的国家,从而提高“中国制造”的估值,愿意为“中国制造”付出更高的价格。即使不是高铁行业的中国企业也应该意识到这种效应,并充分利用它。

此外,海外国家从中国筹集资金引进中国高铁,可以带动中国的资本出口。如果海外筹资者通过筹集人民币资金为中国高铁企业买单,将有助于形成出口(规避汇率风险)、资本输出和人民币国际化三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正因为如此,前几天世界银行宣布将在香港市场发行5亿元人民币的“点心债券”时,我非常希望世界银行将资金用于其他国家的项目,而不是直接用于mainland China的项目。

此外,拟议中的阿根廷购买高铁的100亿美元贷款也可以给中国商界带来其他机会,这是由于该国经济的脆弱性。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与几个国家签署了巨额“贷款换石油”协议。中国向这些国家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开发它们自己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产品供应给中国市场。阿根廷拟以数十亿美元贷款购买高铁的计划也可列入此列。但任何贷款项目都存在坏账风险,阿根廷是金融危机高发国家。80年代的债务危机和新世纪初阿根廷的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自去年以来,阿根廷宏观经济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迹象。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对这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特别是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并要求在贷款利率和投资收益率方面对此类风险进行适当的补偿。同时也要看到,如果这种“风险”成为现实,也能为中国商界创造一些额外的机会。因为一旦债务国陷入危机,由于我国资金相对充裕,不担心因暂时的债务回报不畅而危及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就有可能利用危机向债务国要求更好的商品贸易、投资等市场准入条件,甚至通过“债转股”获得债务国平时不愿意开放资本的企业。这种隐含的担保可能是“或有”,但并非不存在。

韩国就是典型的例子。总体而言,韩国对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政策一直比较严格,更倾向于使用债务资本而不转移永久收益主张。1997年至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使其对外投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负债累累的韩国企业在危机中崩溃,不得不转向西方股权资本投资。此前一直严格限制外资的韩国政府不得不放宽对外资市场准入和股权比例的限制,以解决迫在眉睫的坏账问题。

总的来说,二战后,随着大量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赢得独立并致力于建立国家经济基础,国际直接投资规则多年来一直朝着加强限制的方向发展。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放松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控制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之所以出现这个转折点,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初爆发的席卷几乎整个发展中世界的债务危机是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这场危机,很多发展中国家长期无法自拔,于是主动被动地减少了有还款义务的债务融资,增加了无还款义务的股权融资的使用,也就是对外直接投资。

从这个角度看,阿根廷是一个中国需要的资源丰富的国家。以其丰富的资源,如果未来真的陷入危机,难以按期偿还中国高铁贷款,从这个国家找到足够的我们感兴趣的资源并不困难。只要打好基础,能在危机中站稳脚跟,在危机中寻找机会的思想就能充分运用到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其他资源丰富但经济危机频发的国家。(梅新宇)

标题:梅新育:关注资本输出风险背后的机遇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