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2字,读完约3分钟
闽南文化沙龙活动现场(照片由Yangguang.com主办方提供)
新华社厦门11月18日电“越港与厦门港”闽南文化沙龙16日在厦门市海沧区举行。来自厦门、漳州、泉州的230多名专家学者、政府和企业人士以及闽南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深化对越港和厦门港“海斯”文化的研究,为建设闽南人共享的精神家园提供建议。
本次沙龙由福建闽南文化研究会主办,厦门市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承办,旨在探索大航海时代漳州越港和厦门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演变,主题为“开拓闽南研究的新视野,探索越港的海上丝绸文化”;本文分析了以越港为起点的大型船舶贸易对中国和世界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探索由越港和厦门港组成的越港国际国内贸易网络;研究和总结闽南海事业务的共同特点;本文介绍了海沧港100年的历史,回顾了越港和厦门港的兴衰。探索闽南海洋历史文化的基本规律,拓宽闽南文化研究的新视野,从而更深入地了解闽南文化的世界性特征,感受闽南海斯文化的独特魅力,全面推进21世纪闽闽南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域的建设和优质发展。
明朝中后期,闽南的越港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厦门海沧台湾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海沧区委副书记曹芳在开幕词中说,海沧是明代中后期越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厦门港的主体。海沧将以此次沙龙活动为动力,注重文化建设和产业提升,把海沧建设成为一个与闽南山水和闽南文化相媲美的高品质、高价值、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海湾城市。
活动现场挤满了人(照片由Yangguang.com的组织者提供)
许多专家学者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在沙龙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厦门大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仁川发表了题为《大航海时代漳州月亮港的历史地位》的演讲。他认为,月亮港是大航海时代国际海上贸易的新商埠,是美国大规模航运贸易的重要起点,是中国大商人和海外华侨走向世界的起点,是中国封建礼教的发祥地,对中国和世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培养更多的人才,深入到欧美等与越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加强对这段历史的学术研究,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他建议道。
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赓梳理了越港的衰落和厦门港的崛起,从越港和厦门港的兴衰中探寻中国海洋文化的基本规律。福建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漳州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涂志伟,介绍了明代中后期粤港形成的国际国内贸易网络和主要贸易模式,描绘了粤港和厦门港独特的海商群体,尤其是女性海商,集中表现了闽南人敢于冒险、敢于闯祸、勇于拼搏、热爱海洋文化、勇于取胜的精神特征。
除主旨发言外,多位嘉宾还积极参与互动讨论,就海沧如何重振海斯辉煌、加强闽南文化研究和国际交流、拓宽全球化多元视角下的越港研究、研究明清时期闽南官员的支持与参与等问题提出建议。海沧区文艺工作者演唱了闽南歌曲《来厦门走》、《唐山过台湾》、台湾歌剧《李怨再婚》等。,为文化沙龙增添了闽南风味和趣味。(记者陈赓)
编辑:张静文
31666920,。文化学者齐聚厦门海沧,探索“越港海斯文化”。张静文
标题:文化学者聚集在厦门海沧,探索“越港海斯文化”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