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0字,读完约3分钟
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同三出席了《中国商报》主办的论坛,分析了cpi上涨的四大原因,包括物价上涨、进口通胀、成本上升和中国货币政策宽松。
以下是王同三的发言记录:
首先是涨价,因为2010年如此高的cpi肯定会影响2011年的涨价。好在这样的影响是先高后低,影响越小,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所谓输入性通胀压力,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包括石油和铁矿石。另一个美国采取qe2,也就是所谓的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也会对我们施加压力,这是一个输入性的通胀压力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我们的成本驱动因素,有几个比较小的内容。比如我们的人工成本在上升。十六大以来我们就提出了收入分配政策问题,提出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调整收入分配。党的十七大提出扩大居民收入占收入的比重,扩大劳动工资占初次分配的比重。那么,作为这些收入分配政策的直接结果,他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劳动力上升。
另一个成本驱动因素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农业仍然相对薄弱,粮食总是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刚才张小山主任讲到农业。不知道谈了没有。后台没听到。虽然我们的粮食产量连续七年增长,但我们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仍在下降。我们紧张的粮食平衡,以及棉花和其他大宗产品的紧张平衡,也将导致我们面临成本上升和通胀。另外,我们讲环保节能,这些努力一开始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是第三个因素。
第四是在应对过去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过程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济运行中,这一点大家都知道。那么,只有用这四个因素来分析2010年的表现,才能决定2011年的通货膨胀将如何控制。第一次加息因素没有办法,已经是既成事实,好在不是很高。第二收入类型的影响我们也没办法。不是我们来决定,只是我们自己主动想办法处理。第三,成本驱动因素导致了价格上涨,短期内难以解决。所以通胀压力的存在不是一年就能解决的,而是一件长期的事情。
然后,第四个问题是关于货币政策,我们已经调整了,现在正在调整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多次采取各种货币政策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所以,至少第四个因素不会变坏。从以上分析,2011年我们有明显的通胀压力,一个是国外,一个是成本,没有办法提前解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设定2011年cpi调控指标时,高于2010年的3%,高于2010年33%的实际结果,所以这个目标设定在2011年
标题:汪同三:CPI上涨有四个因素 2011年通胀压力明显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