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1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广播网北京2月2日电据中国之声新闻之夜报道,今年1月初以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会”相继召开。作为“十二五”第一年,2011年的地方两次会议,揭开了未来五年各地的执政风向标,民生话题再一次被挪到了台面上,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住房”、“加薪”、“物价”。
春节过后,这三个与我们的幸福和尊严息息相关的热词能带给我们什么惊喜?记者采访中国好声音特约观察员马光远。
记者:面对民生这三个热词,住房应该是民生第一话题。在陕西两会上,CPPCC委员张平安认为,保障性住房受益群体亟待扩大,高校毕业生应作为新一代低收入群体纳入廉租房范围。在你看来,春节过后我们会有怎样的期待?
马光远:我认为最大的期望是如何造福民生。一方面,由于高房价的影响,对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非常大,需要保障的人很多;另一方面,我们的财力如何满足如此庞大人群的需求?所以,今年有关部委提出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要达到1000万套以上,就意味着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责任。
我觉得扩大惠及全民是次要问题。最重要的是经济适用房能否满足需要保障的人的需求。从世界各地的经济适用房的经验来看,经济适用房的最高比例达到30%是非常好的,也就是说,按照政府的财力,如果能满足30%的人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的需求,那一定是非常好的。保障性住房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扩大。这里涉及到大学生,但是他们是创业的主体,所以我觉得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业来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因此,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方向是:一方面,受保护的人数可能越来越多,建设强度也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保护所有人,我们必须在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能够协调和照顾我们目前的国情、政府财政资源和我们目前的整个房地产结构。
记者:说到“涨工资”,其实2010年全国有30个省调整了最低工资,月平均最低工资提高了22.8%。这个数据是什么意思?最低工资的调整能赶上物价上涨吗,如何保证人民有尊严的生活?
马光远:最低工资是最低保障线,不能突破,但是这个收入保障本身并不意味着提高工资。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政府收入增长20%以上,消费物价指数为3.3%,这是平均水平,因为后期增长非常快。但是很多人反映工资没怎么涨。因此,在2011年,工资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具体表现不是最低工资的增加,而是实际工资的增加,特别是实际工资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消费物价指数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否建立。
2010年,很多中央政策也呼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也就是说,工资应该随着gdp和cpi的增长而变化。这是我认为2011年对我们更有意义的一个方面。这是我们在“十二五”第一年最期待看到的。如果这件事得到解决,意味着在我们收入分配改革陷入多年僵局的2011年,可能会有一个有利的突破。
标题:马光远:期望2011年工资增长与GDP增长建立互动关系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5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