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3字,读完约4分钟
2010年12月14日起,经济学家张对外身份变更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院长职务由原副院长接任。在一次媒体年会上,张魏莹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
曾经梦想着“把北大光华打造成世界一流商学院”的张魏莹没有回应他辞职的原因。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位老师评价说,“他不做院长也是好事,他有更多的时间做科研”。许多商学院院长说:他们会花更多时间当院长,但他们会忍不住学习。因为“根是秀才”,“没有好知识的院长怎么领导有能力的老师?”
张志远缺少的不是知识,那么好的商学院院长是什么样的人才呢?
张又恢复了纯粹学者的身份
2006年,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的就职典礼上,承诺“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大多数人不支持我,我会立即辞职;每当我发现有人做的比我好,我就会马上辞职。任何时候,都有证据证明张出于私心,利用院长的位置谋取私利,所以我立即辞职。
四年后,张一如既往地选择了低调,没有回应。
对于张的“免职”,光华管理学院教务处表示“完全是扯淡,光华内部人员的任免是学校、学院和教师自己协商的结果。作为经济学教授,不从事院长的行政职务,可以给他更多的时间回归学术。北大也回应说“人事调整是学校的日常工作,其他部门也在调整变动过程中,但都没有受到重视”。
张的离开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他特立独行,敢于发言,不怕得罪人,也应该被学生们称为“理想主义者”;当他被命名为“主流经济学家”时,他也自称“什么主流经济学家”。有一次当管理学者“打响指”,质疑中国mba教育的思路时,张说,“我们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绝对自信,我说话从来不讨好任何人。这样的恩惠其实是傻子。”张听这样说自己。
如果原因是独立经济学家的作风太突出,那么中国大学体制下需要什么样的院长?
大学校长“去行政化”浪潮
自2009年以来,全国许多大学开始“在全球公开招聘院长”。南开大学校长饶何姿说,学校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和老师。教师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来不及培养,就必须在国内外招收。
天津大学也公开招聘了全球14个院长(系主任)岗位。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认为,这是一种“去行政化”学校的尝试。“天津大学目前在内部稀释‘行政’层面,真正的难点还是和外界打交道。”对院长的要求,除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外,天津大学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科学道德、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有能力带领相关学科在其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创新研究。综上所述,院长需要有管理和领导的能力,也需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科研成果。
世界各地的大学为了“去行政化”而聘请院长。复旦大学校长杨也持相同观点。
2011年1月14日,58岁的杨就任复旦大学新任校长。不久前,杨宣布,复旦大学正在制定复旦大学章程。其中一项重大改革是,学校领导和院系负责人退出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和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有效分离,并设计了专门的会议制度和“召集-问责”制度。大学的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可以就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单独举行会议,并形成独立的决议。这些意见将是学校领导做出学术决策的依据,也可以召集学校领导进行询问,甚至追究其责任。耶鲁大学类似制度的实施先例被认为是“进步总是有选择性的,基本上是正确的”。
大学希望院长“去行政化”,这就要求院长具备管理和领导能力,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商学院需要什么样的院长?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张维迎卸任光华院长 商学院需要经济学家还是CEO?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5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