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8字,读完约2分钟

得益于国家实施的“东桑西移”战略,益州区蚕桑产业突飞猛进。蚕桑产量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蚕桑育种、蚕茧丝绸加工和物流销售实现了无缝对接。现在业内有一种说法,“世界蚕看中国,中国蚕看广西,广西蚕看宜州”。

“种桑养蚕十几年,家家都卖很多钱;繁华的生活是美好的,如矗立在天空中的竹笋楼”在宜州,这种流行的民歌不时从桑园中唱出,唱出蚕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也唱出当地人民依靠蚕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希望。

"家里有三亩桑葚,生活很富裕!"拥有数百年蚕桑历史的宜州区,1993年蚕桑收入2100万元,2018年29.8亿元,增长141.9倍;1993年,蚕业人均收入为46元。2018年,人均收入6500元,增长141.3倍。数据反映了这一变化,也见证了益州蚕业的蝴蝶变化。

宜州每年有35万多吨蚕沙。如果蚕沙处理不当,将会严重污染环境。通过对蚕沙处理技术、有机肥技术和生物有机肥技术的自主研发,宜州人将废弃的蚕沙变成了蚕沙有机肥,变废为宝。

广西贾立安丝绸有限公司作为益州蚕业龙头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开发金茧丝绸,帮助故宫博物院修复皇家蚕丝被。广西贾立安丝绸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研究员廖说,在整个中国丝绸行业中,金线一直有很大的技术需求,但目前供应不足。

目前,宜州区有20家蚕茧丝绸加工企业和3家丝织企业,75%以上的蚕茧可以就地缫丝。

宜州七泉生物质发电项目总投资4亿元,从农民手中购买了蚕杆等农村废弃物,通过热电联产、热解气化,以风、光、网为辅,实现了村内电力和热风的清洁供应,解决了农村生态环境、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耗问题。

广西宜州七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表示,目前公司每年可消耗桑枝等农林废弃物30万吨,农民增收6000万元,相当于扶贫15000人。

目前,宜州区蚕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有15家,进口加工企业有7家生产桑蘑,产值1.27亿元,综合利用产值5.6亿元。

如今,小桑叶正在铺设产业链,小蚕正在编织益州建设“中国丝绸之都”的大梦想!(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委宣传部出资)

编辑:张洋

标题:广西宜州的蚕种产量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