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89字,读完约9分钟

张朝阳说,他觉得清华人很淡定,很理性。

清华校园孕育的创业启蒙符合时代发展主题

从中关村到中国的创业圈,清华的精英实力正在逐渐显现

深入纪念清华百年(3)

兴业史鸷

14年前,清华大学科技企业家协会会长慕岩得知,刚从美国回来的校友张朝阳正在创办一家互联网公司。他决定邀请那个当时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回学校讲课。电话那头的张朝阳直接问几点了,语气里是意外的关切。说起今天这一幕,张朝阳淡淡地说,当时国内还没人创业。

32年前,当时在清华大学马列教研室承担政治经济学教学的董新宝,被时任校长任命筹建经济管理工程系。从那以后,他打了一系列“都不在学校规章制度范围内”的仗,让朱镕基当院长的清华经管学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校园里最大的学院。今天说起这些事情,董新宝说,要做的是改革开放大潮的“运动”。

除了培养人才和学术大师,兴业是清华进入新世纪后梦想的一大步。

自从100年前提出“复仇”的想法以来,这所大学从未熄灭过工业救国的梦想。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后,这所大学坚持百年科学精神和国家社会赋予的时代发展主题。从改革开放孕育的第一批经济管理人才,到今天创业圈里的“清华帮”,从清华校园到中关村,再到全国,这都是源于清华的梦想,逐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当被问及1996年回国创业所面临的环境时,公司董事长兼CEO张朝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当时国内还没有人创业,我回来就是为了普及这个理念。”

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的“创业潮”已经形成,并对商业领域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在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中,人们发现清华毕业生越来越多,甚至在中国创业圈形成了“清华帮”的说法。“清华基因”为新世纪的中国企业家提供了什么土壤?这种影响在未来会释放出什么经济能量?

创业世界中的“吃螃蟹者”

很多人很难想象,如今在商界或多或少高调的张朝阳,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有多努力。1981年,他从Xi安中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去学校食堂吃饭。他的时间只够做馒头。“食堂有吃的,但是我的时间观念太强,不会花很多时间在那里。我拿个馒头,自己去学习。我太疯狂了,我是个苦行僧。当时就是这样,在同学中我更绝望。”

“我们这一代人的想法很简单。我入学的时候,刚好赶上文革结束。我什么都不懂。我突然说我的思想解放了。年轻人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数学和物理,迎接科学的春天。”上世纪80年代,张朝阳酷爱阅读《中国青年报》,该报经常刊登自学成才的故事,成为他心目中的榜样。“大家都要好好学习了,高考刚刚恢复。清华聚集了全国各地的高材生,形成了对科学追求的宗教热情。你成为科学家就有资格研究自然,而这似乎是你当时所拥有的一切。”

张朝阳在清华读书的时候,和当时国内所有的大学生一样,脑子里没有商品经济的概念。1985年,他竭尽全力拿到了去麻省理工学院读书的资格,或者去做科研。“到了美国后,我发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人需要做自然科学研究来探索自然的奥秘。因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要学习一门技能才能获得生存的手段。”

在留美后期,张朝阳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会成为科学家。“因为我们总是在实验室使用计算机,我们发现互联网技术是一种新趋势。所以我想做一家互联网公司。同时,一个中国人没有足够的资源在美国做互联网公司,所以他想回中国。这两样东西合在一起,我想回国做互联网公司。”当时去美国留学的清华学生大多会选择留在美国,但张朝阳回国的决心特别坚定。“大多数中国人在美国都很难相处。做一件事不可能一辈子,也不可能做第二代、第三代。简直是吃力不讨好。”

回国前,张朝阳忙着到处筹钱。1996年,他用两个美国人提供的资金成立了艾特信,这是中国第一家用风险投资成立的互联网公司。1998年,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更名为搜狐公司。

被问及当时国内的创业环境,张朝阳说:没有人这么做。他成了中国创业圈的“吃螃蟹者”。

事实上,那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创业”这个词的时代。随着张朝阳的艰难起步,创业启蒙在清华校园悄然萌芽。1997年,清华大学91级计算机专业学生慕岩向党委副书记杨士强提交了《关于成立“清华科技企业家协会”的宣言》,并申请成立该协会。他在宣言中写道:“创业是一种精神,创业是一种品质。创业才能成为共和国的脊梁。”

清华校园的萌芽

慕岩的这份传单贴在校园里,被许多学生看到,包括当时的博士生方兴东和本科生王兴。多年后,方兴东成为中国博客教父,王兴成为连载企业家。这一年,中国商界也由张朝阳等人点燃——张朝阳、王志东、丁磊,他们也被称为“互联网三剑客”,合力把中国带入“互联网元年”。

1997年是张朝阳创业的第二年。他接到了慕岩的电话,邀请他回母校做一次关于创业的演讲。回忆起多年后的这一幕,张朝阳记得自己创业之初确实做过讲座。

当时他还在国内尚未完全形成的创业环境中摸索。“1996年,风险投资在中国还不太出名,所以在中国不可能筹集到资金。你去银行,人家问你,你的固定资产是什么?你有工厂机器做抵押吗?至于如何评价知识型公司的价值,完全没有这个概念。像当时的几个人,连房子都是租来的。你拿什么抵押?”

“在美国,很多事情都写在课本上,每个人都会去做,但是那个时候,中国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做。因为国内的创业环境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年后,人们才意识到,以张朝阳为代表的这些“海归”企业家,是在用自己个人的商业探索,拉开中国企业家的帷幕,引领一个时代的潮流,形成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清华品牌”就是韧性

也是在1997年,与张朝阳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的邓峰放弃了英特尔的股票期权,与几位清华校友创办了netscreen比张朝阳晚7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冯军,在创办华旗信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创立了“爱国者”品牌..

在中国的创业舞台上,清华毕业生越来越活跃,在中国的创业圈里甚至有人称他们为“清华帮”,研究这个社团的特点。外界认为“清华帮”的显著特点是创业,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到工程师,都可以由校友解决。

2004年,张朝阳将搜狐搬到清华大学东门旁边的清华科技园。他说他搬公司主要是工作原因。“当时搜狐正处于技术驱动转型阶段,人才需求量很大。所以一定要离清华近一点。清华的人才去搜狐实习工作更方便。”他承认,搜狐目前招聘了大量清华毕业生。偶尔经常回母校走走,去七食堂十食堂吃个饭。

“清华人大多有工程师的文化烙印,更注重细节,冷静理智,不容易被自己忽悠。”张朝阳说,他觉得清华人更冷静,更理性。“16、17岁的孩子,到了北大、清华,肯定会走出来不一样。校园文化会对这个人产生影响,会有不同的方向。”

“清华人会更可靠。因为工程师的培养,很多东西都很具体。虽然平时高调宣传很多,但做事还是靠谱的,特别注重细节。”他笑着说。

至于“清华品牌”对创业的影响,张朝阳琢磨了半天,说了两个字:“韧性”。“在清华的这些年教会了我如何在极端压力下生存。后来融资压力明显大于清华,很多人在这样的压力下没能坚持下来,变得平庸。如果你能活下来,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与张朝阳的对话:

高校,比如植物,要有自己的形式

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张朝阳对母校有自己的解读和希望。

记者:清华大学宣布,计划到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你认为目前的差距在哪里?

张朝阳:在我看来,高校不要做线性比较,就像各种植物一样,要有各种形态。清华背负着中国的烙印。你就是这种形态的树,没必要比谁都强。又有谁来评判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机构有什么标准进行评估?把这个作为学校管理者的目标和内部规划是可以的,但是我觉得提出这个口号没有什么意义。

记者:清华这几年发展很大。如果继续长,你希望它怎么长?

张朝阳:首先是得天独厚,品牌源远流长,国家投入巨资,生源好,吸引了全世界校友的关注和资助。但我觉得大学最重要的是有想法,不能作为行政机构来管理。大学首先是思想探索的领域,学术自由和精神自由很重要。你不是在为某个指标而战,而是在打造一个真正的创意园,在这里可以实现创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记者:不久前,你有一个妹妹,江·,她写了一封信来表达她对清华的批评。你怎么想呢?

张朝阳:现在国内哪所大学有自己的想法?这其实是大背景。

记者:如果让你给清华写信,你会怎么说?

张朝阳:不仅仅是对我的母校,我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让这些优秀的大学有一个更轻松自由的探索和思考的尺度。

记者:大家都把你列为成功校友之一。你最希望同学们从你身上学到什么?

张朝阳:健康与体育。我觉得中国人需要更健康的生活,少喝酒,少吃饭,少抽烟,每天坚持锻炼。清华的精神面貌不会像现在标准中国人的形象,他们应该更好地管理自己。

有精神,不妥协的精神,坚持自己,永不放弃自己。清华的学生一定是从小就很幸运,因为种种原因,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上清华。那你应该对自己要求更高。清华的学生是一流的。进入社会后,我的身体变得更胖更光滑了。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妥协。

记者:纵观清华百年历史,它也很注重沉淀自己的精神。你认为清华精神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朝阳:自强不息就看以后怎么坚持了。

标题:张朝阳:我回国普及创业概念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