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95字,读完约5分钟

杨澜个人传记《一个问题,一个世界》创刊,揭露了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布什、希拉里、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交往的秘密

明天(4月24日),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举行杨澜新书《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世界》发布会及国内首个签约仪式。这本书从第三方的角度讲述了杨澜从1990年到2010年的人生跨度和岁月变迁:意外地对电视产生了依恋,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的失败与艰辛,十年的幕后前后对杨澜的采访,担任申奥大使,以及她眼中的媒体。书中还透露了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布什、希拉里、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秘密交往。

卡特总统帮助杨澜实现了他在美国学习的梦想

杨澜说:“可能我自己也想不出来。她的命运与卡特总统的“梦话”密切相关。”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经常自称是花生农。在接受杨澜采访时,他回忆说:“中美建交前夕,我没有告诉国务院就直接领导了与中国的谈判。一天深夜,我在梦里被电话吵醒。我在北京的谈判代表说,邓小平问他是否可以每年向美国派遣5000名国际学生。我很困,有点不耐烦的说他们送十万人没问题。”因此,这个数字已经成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签证指标。

卡特的这番话让杨澜想起了1994年准备赴美留学的情景:“在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排队等了两个多小时后,我从一个小窗口把所有材料递了过去,我的心怦怦直跳,生怕被面试官拒签,因为我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因为没有机会回答问题而被拒绝了。那时,我已经辞去了在央视的工作。如果我被拒签,那就意味着被列入黑名单,以后更难拿到签证。就在我忐忑不安的时候,签证官抬起疲惫的眼睛,看着我,毫无表情地说,‘我给你签证,因为我相信你在这里发展条件不错,应该没有移民倾向。’我还没来得及回复,他就在我的申请表上签了名。如果卡特总统随便说了,让他们派5000人去。我还有机会去美国留学吗?"

商业和家庭就像走钢丝一样

作为申奥的形象大使,站在大众面前的杨澜,看到了美与智慧的完美并存,事业与家庭并重。但是,杨澜不承认这一点。她说:“我既不是最漂亮的人,也不是最聪明的人。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其实是磕磕绊绊的,只能说是不断走钢丝。在我看来,做事需要尽可能完美,但没必要提这么严格的要求。对我来说,一个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他的命运,性格上,你的优点和你的缺点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

“老公经常说我是个固执的人,有时候事半功倍。其实我这辈子走过了很多弯路,但是我觉得一个人不应该用抱怨或者抱怨来面对这个世界。希望自己能更自由轻松的面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甚至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完美的人。”

对话杨澜:

40岁,人生才刚刚开始

广州日报:很多人感叹你人生的转折点。还会有第二个吗?

杨澜:我确实离开过几次,包括央视,美国,凤凰卫视,阳光卫视等等。我觉得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模式和套路。不要缩小道路。然而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媒体事业,从未离开过。

广州日报:你创办并最终出售了阳光电视。你又要接手了吗?

杨澜:目前我没有再接手的打算。当初我希望成为一个像历史、人文这样的纪录片频道,但在商业上不成功,对我打击很大。如果我是第一个吃螃蟹但手被螃蟹捏到的人,我还是很高兴今天央视和地方台也推出了类似的节目。希望有人文价值的渠道能生存发展好。

广州日报:你和席琳迪翁同月同日出生,你们共同推出了lan珠宝品牌。如何理解“40岁了,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这句话?

杨澜:我真的觉得,当你到了40岁的时候,你真的经历了风风雨雨。你对自己是谁,能做什么,不擅长什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走过的弯路,遇到的挫折,都成了你进入新阶段的人生财富。

不要做世界上的奥普拉,只做中国的杨澜

广州日报:你曾经说过,你应该是中国的杨澜,而不是世界的奥普拉。中国的杨澜有多“中国”?

杨澜:“中国的杨澜”是一个以自己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为荣,具有国际视野的人。首先我是中国人,我成长的环境和我认可的文化都是在这个环境下。同时,我在美国的学习经历、对世界的深度采访和旅行经历给了我现代的国际观。我非常赞同不同的文化应该突破隔阂,偏见,互相交流。我愿意做这样的沟通者。

广州日报:这十年来,脱口秀层出不穷。《采访杨澜》有哪些新举措?

杨澜:今年,我们将开始使用更多的工作室,增加在微博上与网民互动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不是唯一一个做采访的人,而是将更多的网民和观众的意见带入采访。在呈现方式上,提高节目节奏,使之更贴近年轻观众的口味。

我儿子不迷恋物质,希望他自己做选择

广州日报:作为母亲,你的孩子被视为“富二代”。你如何教育他们?

杨澜:物质条件方面,我的孩子真的很幸运。他们可以出国旅行,参加各种夏令营,并认识许多不同的人...但是我从小就灌输了一个观念。等妈妈给你交了大学学费,你就要靠自己了。两个孩子都不是那种迷恋物质喜欢炫耀的人,我很开心。虽然我从小就逼着孩子学钢琴,但我还是无法避免这种刻板印象,但我认同孩子是属于自己的这种想法,我们只是有幸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作为母亲,无论她们有多爱她们,未来某一天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她们离开我们。(记者吴波)

标题:杨澜:事业家庭犹如走钢丝 40岁人生才刚刚开始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