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3字,读完约7分钟

1月15日,在《人民日报》的指导下,由《人文历史》和《人民文化旅游》主办的“2019中国文化旅游影响力大会”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楼举行。会上,人民日报人民旅游智库主席、首席研究员吴若山发布了《2019年中国研究型旅游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由人民文化旅游智库和中国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共同研究制定。白皮书回顾了2016年至2018年的行业发展实践,梳理了2019年研究型旅游的整体发展,总结了2019年研究型旅游的发展特点,介绍了2019年的7个特色创新案例,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剖析问题,发现难点,提出对策,并对研究型旅游的发展趋势做出前瞻性预测,以期专业、深入地构建研究型旅游教育的新视野。

《人民日报》人民文化旅游智库主席兼首席研究员吴若山表示,研究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新蓝海,2019年研究旅游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课程研发的明显两极分化。根据白皮书,研究旅行需要更加标准化和专业化,有必要促进正常运作和优化发展。研究中的个性化自我选择已经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选择的标准之一,研究和旅行也不应被忽视。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原国家局等11个部门联合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科研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把科研旅行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科研旅行要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科研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因此,研究性旅游已被纳入国家综合实践课程,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校外教育的创新形式,是通过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考察旅行数量约为350万次,2018年中国的研究旅行数量达到400万次。面对“研究热”,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行业的发展。我应该为我的学习旅行做什么?“研究”、“学习”和“旅行”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更好地将三者结合起来?如何开展和实施研究性课程?

研究型旅游课程研发的两极分化凸显了坚持“研究”和“旅游”的必要性

自《意见》发表以来,各地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一方面,我们高兴地看到,许多地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城镇不断细化研究性旅游的相关政策,与国家和省级政策形成了“互文性”和“重构性”,形成了多种有效的交通和管理理念。例如,Xi、苏州、武汉、宜昌、长沙、合肥等。,出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效的详细政策。

根据白皮书,2019年,研究型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行业整体发展继续改善,公立学校组织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对研究性旅游的教育意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实习内容应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劳动教育应通过研究旅行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强。从市场基本面来看,2019年,调研旅游活动实现了“有计划、有记录、有出行前记录、有应急预案”的活动,初步呈现出标准化发展特征。

2019年,北京陈经纶中学、Xi安一中、青岛实验中学、苏州星海实验中学等许多学校更加重视研究性旅游的课程研究与开发,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以青岛实验高中为例,2019年规划组织的“贵州之旅”广泛动员学校各学科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合作开发了四个集体研究班,打破学科界限,形成了跨学科综合实践学习的组织教育体系。每个学生可以从38个研究项目中单独选择,每个人都有一个项目并提交一份完整的项目报告。72页的“研究旅行指导手册”使研究旅行更加标准化和专业化。

该校校长孙睿认为,这次游学真正把远方的人和他们自己联系起来,把家乡的河流和山脉和他们的情感联系起来。通过现场观察、访谈和实验,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性提问和创新精神。研究旅行自然具有综合学科的属性。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学习多学科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知识,从而增加自身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游学课程也呈现出两极分化,游学中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引起重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工程学会会长边肖谢国明说,据报道,许多年轻人参加了国内外的考察旅行,但根据调查,“只学不旅行”和“只旅行不学习”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对一些学校来说,“走出去”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课程研究和开发的重视还远远不够。突出问题包括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粗糙、缺乏整体协调、部分教材在外地学习、部分参观展厅嘈杂、甚至没有研究课程。

白皮书指出,对于设计粗糙、缺乏高质量发展思路、参观速度快、缺乏深入经验的课程,必须进一步努力提高课程的丰富性、开放性、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使研究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创设的研究课程,中小学生可以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场景”,从心底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真诚敬畏和实践。

构建客观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促进第三方评价和考试体系的建立

人民文化旅游智库研究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劳丽江表示,目前中国的研究与旅游行业缺乏一个客观、有效、清晰的课程评价机制。初步探索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或基于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教条意识;或者,采用定性评价方法,缺乏客观性;或者,一组评价着眼于研究,而不区分不同研究的特点和价值,等等。

白皮书建议,要建立客观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必须推动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效果、素质、进步和成长水平进行科学评估,完善德育实践课程的评价机制,逐步提升研究性旅游德育课程的价值。

另一方面,迫切需要从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反馈等方面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视角后,我们努力构建公平、客观、科学、合理、灵活的评价体系,将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任务评价与成长评价充分结合起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同时,推动建立可量化的星级评定体系,推动高质量的活动课程、优秀的研究旅行路线和基地营地脱颖而出,健康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协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说,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祖国的壮丽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人民文化旅游智库研究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老漓江表示,未来几年,市场开发、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品牌建设将出现新的特点,对“不学无术”和“学而不游”的不健康发展方向将会有更多自发的“市场阻力”。研究性课程需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更具规范性、专业性和个性化的研究旅程中来,从而了解国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编辑:张洋张静文

31704925,。研究型旅游课程研发的两极分化凸显出“研究”和“旅游”不可忽视。张静文和张洋

标题:研究型旅游课程研发的两极分化凸显出“研究”和“旅游”都不可忽视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ly/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