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9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代不能富”。如今,随着“炫富”、“飙车”、“群殴”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富二代”似乎成了国人心中的代名词。放眼海外,世界顶级亿万富翁大多奉行“富二代养穷二代”的理念,要求子女自食其力。 作为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本应是世界级的“富二代”,但他抛出了“美国没有富二代”这几个字;2011年福布斯财富榜亚军比尔·盖茨承诺“裸捐”;美国120位亿万富翁联名上书国会,追着政府要遗产税,不让孩子白拿东西。 自主创业 “也许我符合‘富二代’的条件,但我不是。我和所有年轻人一样自力更生。”——彼得·巴菲特 在最新的2011年福布斯财富榜中,沃伦·巴菲特以500亿美元的净资产排名第三。依靠这位著名而富有的父亲,彼得·巴菲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富二代”,但彼得说,“在美国,没有富二代这个词,也没有人这样称呼我。”上周,彼得的书《你创造的生活》的中文版首次在北京出版。在书中,他向读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和创业经历。 彼得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而是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成为了一名作曲家。1991年,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中《烈火舞》的配乐是彼得写的。 彼得说:“我小时候走路上学,没有车来接我。”斯坦福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向父亲借钱,被拒绝了。巴菲特说:“你得自己筹集资金。最后10%你提不出来,我给你支票。” 彼得一个人去了旧金山,租了一套公寓。起初,彼得只能得到录制几秒钟广告歌曲的工作。他第一次为当地电视台作曲。他把100美元的稿费放在一个相框里,挂在墙上,鼓励自己继续奋斗。在创业的过程中,彼得不得不去银行贷款。事后他回忆说:“在还贷过程中,我学到的远不止是接受父亲的无息贷款。” 现在,彼得的双胞胎女儿已经30多岁了,她们都在旧金山的零售店当售货员。 巴菲特的大儿子霍华德·巴菲特没有走进华尔街,而是选择去非洲当农民。32岁时,霍华德卖掉了祖父的股票,买了一台推土机,开始挖啊挖,然后加入了美国农业公司archer-daniels-midland(adm)。霍华德一年到头都在非洲大陆跑步。就连他的“股神”父亲也感慨地说,“我没去过非洲,受不了那种艰苦的生活。” 巴菲特宣布将把自己400亿美元的财富捐给5个慈善基金会,其中370亿美元捐给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巴菲特为每个孩子留下了十亿美元,但这笔巨款并没有直接放入账户供孩子随意使用,而是注入前妻的慈善基金会,鼓励孩子加入慈善事业。 聪明利用父母的资源 “我的孩子不会从我这里得到财富。”——比尔·盖茨 盖茨的孩子不能指望在父亲创造的财富帝国里享受生活。盖茨多次说过,“我相信大部分财富早在我有孩子之前就应该回馈社会。”在遗嘱中,盖茨将98%的资产捐给了慈善机构。 其实盖茨本人就是“富二代”。他的父亲是一名著名的律师,他的母亲是一名社会活动家。他们送给盖茨一辆保时捷跑车作为生日礼物,并在当时给他买了一台昂贵的个人电脑,这让他成为世界上最早接触电脑的年轻人之一。与巴菲特孩子们的努力不同,盖茨很好地整合利用了父母的网络资源,结合自己的勤奋和天赋,最终成功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在创业之初,盖茨最大的优势是他的母亲玛丽·盖茨。当时,她和ibm的最高管理者约翰·阿克斯(John Akers)都是一个慈善组织——联合招聘协会(United Relations Association)的董事会成员,Axe正领导着ibm开发桌面业务。玛丽·盖茨向电脑行业的新兴公司介绍了Axe,并劝他不要低估后起之秀的潜力。随后,Axe同意考虑小公司提供的dos技术解决方案,微软就是其中之一,并成功拿下了ibm的dos合同,最终取代ibm成为全球最大的it集团。【/h/】如果没有强大的人脉网络,或许微软的新操作系统会被埋没在无数的设计方案中,比尔盖茨在人才的it浪潮中默默无闻。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股神”巴菲特之子:美国没有富二代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