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2字,读完约2分钟
有人说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但我们不要忘记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我们可以扼杀或摧毁原有的创造力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政界和商界都在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2月15日,在第11届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从教育与创新的关系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指出,未来十年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时期,新思维从何而来?原创从何而来?创新从何而来?钱院长通过比较中国教育与犹太教育的巨大差异,揭示了“中国创造”的真正潜在危机。
犹太人在世界上只有2000万人口,近200人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到目前为止,中国13亿人口的中国学者只有8位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他们的获奖工作没有一项是在中国完成的。犹太文化注重家庭和教育。中国人很重视教育,但他们的教育方式与同样重视教育的犹太人不同。
比如他说中国学生回家,父母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据说犹太学生回家后,父母问:“你今天问了什么好问题?”
显然,前者导致“技巧”,后者导致“创造”。
2011年,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正如许多有识之士所指出的那样,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是以大取胜,但大并不强大。
钱认为,中国的教育特色直接关系到中国目前的竞争优势。中国人的教育方法靠的是努力,时间投入,死记硬背,大量练习,反复练习,可以让考试成绩优秀,让钢琴弹得熟练,降低制作成本,但这些都代替不了创新和创造。那么,实力从何而来?源于创造力,而人类的创造力与教育直接相关。有人会说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也许吧,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是我们可以扼杀或者摧毁原有的创造力。
至于创造力的来源,钱颖一认为有三个基本要素: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不是指向知识本身,而是超越知识本身。
最后,他表示担心,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只致力于灌输知识,而不注重培养能力,特别是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个国家将很难进入世界领先地位。今天的中国教育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标题:钱颖一:“中国创造”真正的阻碍在教育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