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5字,读完约5分钟
俗话说:“兄弟连心,其利断金。”这句话似乎是万和集团卢氏三兄弟的生动写照。2010年12月7日,广东鸿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特精密”,肇庆鸿特精密压铸有限公司的前身)成功进入创业板。仅一周后,同样由万和集团控股的广东万和新电气有限公司(002543.sz,以下简称“万和电气”)中小板ipo再次获得证监会批准。
据公开信息,截至2010年6月30日,万和集团总资产19亿元,净资产4.7亿元。2010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2.5亿元,净利润4300万元。除了两个会议公司,还有三个控股公司和三个参股公司,取消了两个,转移了三个。其中,吕楚琦、吕楚龙、吕楚鹏均持有85%股权,吕楚琦的徒弟叶元璋持有15%股权。根据招股书,持有万和集团85%股权的卢氏三兄弟,预计与红特精密的市值约为4.77亿元。同时,卢氏兄弟持有的万和电气85%股权上市后市值将达到40多亿元。也就是说,从1999年卢氏兄弟出资8700万元,加上2004年股权收购约530万元,共计9.233亿元。
对于这个说法,万和集团的老员工说“这个有点玄乎。”然而,万和集团总裁卢楚龙告诉《时代周刊》记者,“我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如何用好这笔钱,是我不得不考虑的。”
万和两家公司的上市道路坎坷
在中国民营企业的历史上,万和集团无疑有着特殊的地位。吕楚龙告诉《时代周刊》,万和集团董事长吕楚奇在上市上走过了更加曲折的历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人说他把公司上市了。当时卢氏三兄弟和大多数老板一样,有钱有势,技术娴熟,能力出众,根本不想折腾。为什么觉得公司不缺钱?况且股市变幻莫测,难以把握。所以错过了当时上市的最佳时机。
当上市公司遍地开花的时候,陆楚转过头又想上路,上帝开始和他开玩笑。2002年7月,万和集团收购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三板公司海国投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国投”)29.03%的股权,并计划将燃气热水器业务注入海国投借壳上市。“进入海国头后才知道,有些事情的表象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十几年的老员工万和在《时代周刊》上评论道。2009年6月,万和集团将其持有的海国投股权转让给海南嘉禾投资有限公司,接手7年后悄然退出。万和集团曾将借壳目标转向*st美亚(000529.sz),在主板上市,但最终因为一些客观因素而突然退出。2009年7月,万和电气正式启动股份制改革,2010年3月,向证监会提交中小板上市申请材料。
而万和集团控股的另一家公司鸿特精密,在上市的道路上曲折前行。根据鸿特精密ipo申请材料披露,公司原由南方电缆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缆”)和裕丰喷涂与金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安公司”)以现金出资,于2003年7月成立,注册资本为1250万港元。2004年8月9日,万和集团接受裕丰喷涂和南方电缆转让的500万港元出资,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2004年10月和2005年7月进行了第三轮和第四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分别增加至4000万港元和6000万港元,由股东按相同比例增加。
吕楚龙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万和集团没有进入鸿特精密的时候,公司的几个股东总是吵架。"我来了之后,鸿特精密逐渐团结起来."。万和集团在鸿特精密的股份“不到40%”,但万和集团对鸿特精密有控制权。“这主要是因为证监会担心,公司上市后,其余股东将持有万和集团的股份,所以股东签署协议,保护万和集团在鸿特精密的绝对控制地位。”陆楚龙向《时代周刊》记者强调,鸿特精密只是一家集团控股公司,和万和电气是完全不同的两家公司。前面提到的北京投行高级经理告诉《泰晤士报》记者:“万和集团控股的两家公司,一家做电器,一家做汽车零部件,在制造上既有协同优势,又不构成类似业务,处理起来比较合适。但红特精密招股说明书中曾出现大股东无偿出借资金的情况,见面时说明是必不可少的。”
2006年4月28日,鸿特精密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批准向裕丰喷涂提供无息贷款,贷款金额不超过800万元人民币,贷款期限为3年,自2006年6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2006年7月10日,公司向玉峰喷涂提供贷款260万元;2006年7月12日,公司向玉峰喷涂提供贷款人民币524.26万元,共计人民币784.26万元。陆楚龙向《泰晤士报》记者解释说,是万和集团、金安公司和南方电缆对裕丰喷涂的支持,反映了股东之间的利益转移。“我本来应该以自己的名义借钱的,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是一回事,但开会前我们已经把钱处理掉了。”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标题:11年增48倍 卢楚隆详解万和集团财富增长轨迹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2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