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79字,读完约5分钟
2010年对国联安基金公司总经理许来说无疑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在市场疲软动荡、基金资产整体缩水7%的背景下,国联安逆势增长70%,增速位居行业前5。
许宋啸于2008年年中接手国联办公室,带领国联办公室走过了两年多的艰辛,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国联办公室管理的资产从50多亿增加到2010年底的170亿,增长了三倍。然而,这一时期的股市缺乏,除了2009年上半年的体面反弹。这种市场环境无疑给了许宋啸一次艰难的考验。
另一方面,市场的低迷,投资者的成熟,基金发行的日益市场化,加剧了基金公司之间的分化。大公司靠的是品牌、渠道、人才的优势,强者永远是强者,而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环境却越来越艰难,这是徐面临的又一个更难更复杂的考题。
许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基金行业的市场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每个参与者和基金公司都在玩游戏。越来越多的产品和越来越拥挤的渠道导致成本越来越高,人才越来越短缺。中国基金业经历了押马起步阶段,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依靠大干推出新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普通的基金公司在拥挤的代销渠道发行一个普通的产品,结果只能是很普通。
许宋啸的时间并不算太多。在短时间内完成人才队伍、营销、投资业绩的转型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许没有退路。从担任国联安基金总经理的第一天起,他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迎难而上,一路前行。
在严峻的市场环境和行业背景下,如何突破?许确定了的创新之路。从2009年开始,郭亚南就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2010年,国联安推出了双宇评级基金和商品etf基金。“从最初的产品创意形成到最后的发布,我们用了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等他们出生,就像等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非常珍惜。”
许表示,2010年的分化表明投资者开始逐渐成熟。一是要选择业绩更好的基金,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持有人对基金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客观上为基金创新产品提供了合适的土壤。“投资者已经成熟,市场也已经成熟。基金公司只能靠自己的特色来突破。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可能会因为某个基金产品的出色表现而实现规模增长,田弘、华富等基金公司就是这种情况。”
创新,对许来说,不是一个花里胡哨的名词,而是指专业、精细的操作。“你要知道哪块土地盛产高粱,哪块土地盛产玉米。你必须在合适的时间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不可否认,双禧分级基金和商品etf基金都表现出了相当的专业水平,国联安也在2010年的产品创新上取得了漂亮的胜利。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符合监管要求,与合伙人达成协议,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前期需要进行非常详细的论证,估计各种可能的风险,提出规避方案。为了实现创新与市场、收益与风险的最佳平衡,需要5、6个月甚至更长的研发周期。”许宋啸表示,这可能是基金公司未来必须走的一条路。虽然难,但一定要坚持。
在基金行业打拼多年的许深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创新很重要,业绩更重要。他的策略是产品和成果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产品创新走上正轨并取得初步成效后,国联人将在未来的业绩上更加努力。“国联安管理层和股东在一点上达成了高度一致:即加大投资研究团队建设,采用更灵活的机制和更高的待遇来吸引更好的人才。”许对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股市变幻莫测,价值投资者坚信黄金永远发光。相信有着良好机制和人才团队的国联安,未来一定会实现新的超越。
观察点
●如果说之前对基金行业的监管还处于起步阶段的话,随着基金行业的成长,新基金的发行渠道也多了起来,基金公司早就已经投身大海,自己旅行了。至于去哪里旅游,采取什么姿态,监管部门基本不会干涉。基金资产管理的土壤已经形成,在上面种什么作物由各公司决定。
●在基金行业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绩;二是规模增长最快的产品和公司,两者都有亮点。
●股东首先要了解基金公司的利润波动。基金不是暴利行业。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有一个从亏损到盈利的过程。基金公司的发展更受资本市场起伏的影响。
●关于董事会、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微妙关系,基金法写得很详细:基金公司涉及双重代理问题,即代表基层人民赚钱,代表股东经营公司。一方面,基金公司应该保持冷静,另一方面,他们应该完全遵守监管机构的要求。
●大多数运营良好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都关注高层次的宏观意见,如公司发展方向、风险控制、股东利益保护、公司运营、人员安排、资金运作等。,而公司的具体管理和运营需要严格的防火墙。一般来说,这个行业发展比较好的公司都是管理层有很大决策权的公司,其他发展过程比较曲折的公司基本都是股东干预过度,管理不稳定的公司。
●救基金公司什么?只有天赋。公募基金必须形成良好的氛围和机制,既要留住公募基金培养的人才,又要吸引过去已经私有化的基金经理回归公募。公募基金应该为基金经理提供更加规范便捷的资源和平台,其中可以考虑一些灵活的私募机制。
ipo文化盛行是新兴市场的普遍现象。韩国有上万只基金。IPO文化的背后是基金公司对规模的渴求。规模是基金公司生存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讲,基金行业崇尚规模理论是人之常情。但是心态和方法很重要,欲速则不达。鳞片像细沙。抓得越紧,抓得越少。在更长的时间里,我们必须跳出规模圈,ipo文化总有一天会褪色。
标题:许小松:精耕细作方能浮出海面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