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5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六年来,从中国首创到全球共建,从怀疑到广泛认同,从试验示范到遍地开花,“一带一路”倡议以务实合作、开放包容、共赢的态度成为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国际公共产品。

本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将在北京举行。该论坛有望成为各国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回顾过去六年的发展历程,“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方官员表示,“六走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格局基本形成,大量互联互通项目成功落地,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普通人也有明确的参与意识和获得意识。

今年3月,中国和意大利签署了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成为七国集团中第一个加入这一倡议的成员。这进一步扩大了“一带一路”向成熟市场的辐射范围。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已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共建共享的金科玉律得到广泛认可。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报告(2019)》所指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最流行的政治词汇和最热门的时代话题。它不仅成为实际合作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也逐渐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最新研究显示,“一带一路”合作将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1%-2.2%,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贸易成本提高10.2%,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至少提高0.1%。

根据“一带一路”会议与会者的意见,“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全球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大多数国家认识到,在当前“你有我,我有你”的世界经济结构中,你不能一个人,你只能“抱团热身”;第二,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互联领域有巨大的基本需求,并期待融入“地球村”;第三,该倡议取得了许多早期成果,一些示范项目不断惠及参与国,对其他参与国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获得成就和赞誉的同时,在过去六年中也经常遇到各种误解和怀疑,其中不乏“债务陷阱理论”和“地缘政治工具理论”等论点。

关于“债务陷阱理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际关系与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赵磊告诉中国新闻社,应该澄清“债务与债务危机”的区别,应该充分理解“债务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分析具体问题。

赵雷说,要评估一个国家是否因为“一带一路”而陷入债务危机,首先要看它的债务占整个经济的比重,然后要看它的外债占全部债务的比重,还要看它欠中国的债务占全部外债的比重。从这个逻辑来看,所谓的“债务陷阱理论”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赵雷强调,中国在与其他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时,从来没有“以债权换主权”的想法,中国提供的援助和贷款从来没有预设条件,而是真心实意地希望帮助受援国提高自身能力。

从结果来看,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参与“一带一路”而陷入债务危机。相反,老挝、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走出了“无发展陷阱”,因为它们参与了“一带一路”的共建。

在谈到“地缘政治工具论”时,赵雷说,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对当今时代的误解,也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他说,当务之急是解决全球发展问题,而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这不是一个全球问题只能由一两个国家解决的时代。各方都需要理解、欣赏和利用彼此。顺应时代大趋势而产生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解决时代问题的普遍解决方案。

在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朗哥·潘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就像古代丝绸之路一样,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门户。此外,它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概念连接方面的实际合作。他认为,从长远的潜力和机遇来观察“一带一路”,这一举措将对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中新社记者闫海阳)

责任:吉爱玲

标题:从中国的首创到“一带一路”的全球建设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