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65字,读完约5分钟

“华光一号礁”沉船遗址水下堆积。数据

长沙窑瓷器产自黑石。信息图片

[石海上钩了]

沉船、港口和贸易货物是考古学家解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金钥匙。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沉船的考古成就尤为显著,意想不到的水下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南宋南海一号、元代韩国新安海难、晚唐印度尼西亚黑石海难等名人,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新篇章。

在中国水域发现的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以泉州后渚沉船、“南海一号”和“华光一号礁”为代表,均属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宋元时期,发现于起运港、“放洋之地”(古人称之为海上通道)和海上航线。从航向来看,“南海一号”和“华光一号礁”是从中国港口装船出海的商船,而“后渚海难”是从东南亚驶回泉州的海船。这些发现生动地展示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征。

“南海一号”是海上丝绸之路水下考古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成果。这艘沉船于1987年在广东川岛海域被发现。2007年,它被打捞上来,搬进了水晶宫(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沉箱整体打捞沉船,这是世界水下考古史上的创举。目前,南海一号室内挖掘仍在有序进行。考古发掘表明,这是一艘保存完好的南宋海船,船体长约22米,宽近10米,共有14个舱室(包括船尾尖舱)。船舱里的各种货物都有条不紊地包装着,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此外,还有大量的个人物品,如戒指、手镯、臂章、项链等金饰,以及金叶、玉器、银项圈、漆器等。,也在船上出土了。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在船体左舷外发现的一个小木箱是一个“首饰盒”,里面装着70多枚黄金。据最新统计,南海一号污水中有14万多件文物,堪称水下博物馆。根据最新的样品测试数据,南海一号上发现了丝绸留下的化学成分

与泉州古船和南海一号船不同,西沙群岛发现的华光礁一号船是在海上航线上发现的商船。“华光一号礁”发现于南宋西沙海域华光礁板内侧。这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学家在近海水域完成的第一个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华光一号礁污水中有近万件文物,包括瓷器、铁器、铜镜、铜币等。除江西景德镇外,陶瓷产地主要是福建窑口产品,包括德化窑、磁灶窑、民清窑、南安窑、松溪窑等。“华光一号礁”的发现,证明了最迟在宋元时期(根据水下考古的发现,可能早在五代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辟了一条经由西沙群岛直达东南亚的航线(以前受航海技术水平的限制,许多前往东南亚的航行都是靠岸的)。

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只有一条水,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海上交流。水下考古成果生动地展示了东北亚的海上交流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1975年在韩国冈山群岛水域发现的新安沉船。经过多年的水下考古发掘,考古学家已经出土了20000多件青瓷和白瓷,2000多件金属制品、石制品和紫檀木,以及800万枚重达28吨的中国铜币。根据刻有“清远”字样的青铜权利和青瓷板“使四槐大厦公之于众”,考古学家得出结论,原产地应该是清远港,即现在的浙江宁波。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新安海难是元朝(1323年)统治三年左右,由中国清远港驶往日本博多港的海上商船,途中不幸沉没于朝鲜半岛新安水域。

爪哇岛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这里发现的水下沉船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如印度支那沉船、锡尼文沉船和黑石沉船。1998年,打捞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贝林通岛水域的一个黑色大礁附近发现了一艘唐代沉船,即著名的“黑石”。根据水下考古学家的仔细观察,黑石的船体保存完好,在船底发现了一个大洞。据推测,黑石沉在岩石上。“黑石”之所以保存完好,主要是因为海底沉积了厚厚的淤泥,满载货物的船体由于负载过重,很快被海底淤泥掩埋和覆盖,从而避免了海潮的冲刷和船蛆的吞噬,使船体和货物得到很好的保护。从结构和技术的角度来看,黑石应该是一艘阿拉伯单桅缝合帆船,在制作船体时用棕榈绳而不是钉子缝合木板。至于黑石的年代,由于水水长沙窑的瓷碗上刻有唐代“鲍莉二年”(826年)的铭文,船只失事的年代被确定为9世纪上半叶。

“黑石”的文物非常棒。船上有10件金器,与1970年Xi安何家村唐代地窖出土的金银器相当。其中一件是“金杯八刃胡人民古乐”,高10厘米,比何家村地窖里的出土器物还大。此外,还有24件银器、18个银项圈和30面铜镜,每面重2公斤。一些船员的个人物品也被发现,包括两个玻璃瓶,一个漆托盘(残余),象牙游戏设备(这似乎是一个娱乐的双重土地),以及学习用具,如砚台和墨水(残余)。黑石集团抢救出67000多件文物和陶瓷,其中98%是中国陶瓷。长沙窑瓷器约有56,500件,主要类型是碗,其次是壶。这是长沙窑大规模生产出口瓷器的生动写照。黑石的三块完整的青花瓷板特别引人注目。它们应该是在洛阳地区的贡献窑烧制,经隋唐大运河到达扬州港,然后从扬州运到海上,最后到达印度尼西亚水域。唐朝时,贾丹详细描述了广州经越南和马六甲到印度洋的路线。根据整个唐朝的记载,在唐德宗贞元时期,波斯船只到达中国的东南沿海。有鉴于此,人们应该会在印度尼西亚水域发现装满中国货物的阿拉伯帆船。(边肖:姜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

责任:张静文

标题: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