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75字,读完约5分钟
北京光明日报2月17日电(新华社)尽管COVID-19肺炎是一种新的传染病,但它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目前,全国已有1万多名患者治愈出院。"通过对治愈出院病人的分析,形成了一些有效的诊疗策略和方法."2月17日,在国务院联合防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委员会医疗管理和医院管理局监察员郭彦洪表示。
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一些关于提高患者治疗效率的消息让每个人都感到兴奋。尤其是中医药已深入介入诊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一些临床试验药物和血浆疗法对恢复期病人的疗效已经得到证实。中西医结合发挥了共同作用,增强了我们战胜这一流行病的信心。
中药方剂展现治疗前景
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研究小组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宇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两个应急项目:“2019年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研究”和“中西医结合防治COVID-19肺炎临床研究”,分别由黄璐琦院士和张伯力院士牵头。在临床“急需、实用、实用”的指导下,启动了“COVID-19防治肺炎中药有效方剂临床筛选研究”工作。此外,中国中医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单位也开展了中药药物筛选的临床科研工作。
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推荐了包括中医药大师和院士在内的8名专家加入国家医疗专家组,并派出张伯力、黄璐琦、童晓林三位院士率领的专家组和4批国家医疗队共588人赴武汉,在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金印滩医院、江夏收容所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进行治疗。各地也积极组织中医药精英力量帮助武汉。目前,有来自28个省(区、市)630多家中医医院的3100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
"各地都积累了许多因地制宜的有效治疗方法和经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渐江表示,将在此基础上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参考各省诊疗方案和临床治疗经验,不断优化调整,形成涵盖疾病全过程的中医治疗方案,纳入国家卫生委联合发布的诊疗方案。
据渐江介绍,各地加强了中西医结合会诊制度,促进了中医诊疗全过程的深度介入。截至17日,中国已确诊中医药治疗病例60107例,占85.20%。
旧药带来新希望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通过科学技术研究选择了一些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如磷酸氯喹、法吡拉韦和残留物。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是否显示出明确的疗效一直是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
据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介绍,这种药物的研发工作遵循旧药物新用途的思路,从数万种药物到数千种、数百种、数十种,并逐层筛选。结果,磷酸氯喹和其他药物出现在研究人员面前,它们的功效开始显现。
"磷酸氯喹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老药,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孙对说:
“临床上,我们非常肯定地看到了疗效。无论从病情严重率、退热现象、肺部影像改善时间、病毒核酸阴性时间和阴性率、缩短病程等一系列指标来看,用药组均优于对照组。”孙说,一名54岁的北京病人在生病的第四天住进了医院。服药一周后,核酸转阴,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达到隔离释放和排出的标准。此外,研究人员还关注磷酸氯喹的安全性。100余例患者无明显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科技部、国家卫生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研究团队主要成员于2月15日召开专家论证会议,共同研究磷酸氯喹对COVID-19肺炎的疗效。经过讨论,专家组同意"磷酸氯喹应尽快纳入新版诊疗指南,以扩大临床试验范围"。
血浆疗法是疗养病人的重要手段
最近,在COVID-19中使用恢复期肺炎患者的血浆来治疗其他患者的消息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血浆疗法对康复期病人真的有用吗?
郭彦洪解释说,所谓的恢复期患者血浆治疗实际上是利用恢复期患者血浆中一定滴度的病毒特异性抗体来降低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从而达到治疗预期。
据了解,在1月22日紧急成立的第一批应急科研项目中,我国科研团队将恢复期血浆的制备纳入了项目支持,并开展了临床研究。据孙介绍,在接受康复期血浆治疗的患者中,一人已出院,一人已能在地上行走,其余患者均处于康复期。“研究小组还将评估恢复期血浆治疗的预期疗效和风险,我们将及时跟进和判断。”她说。
血浆治疗的前提是恢复的人可以提供自己的血浆。郭彦洪表示,到目前为止,已有1万多名患者治愈出院,这为我们更好地利用回收的血浆治疗危重患者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恢复期血浆,从采集、制备、储存到临床应用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既要保证献血者的健康,又要保证危重患者的安全。
"只要病人恢复健康,在达到放电隔离标准后就可以收集血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主任医师王桂强说,一般来说,收集200到300毫升的血浆,病人的血浆可以在一两个星期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对身体的伤害很小。
会上,专家们呼吁采取“千人送血浆救千人”的行动,希望能治愈出院的病人,给他们自己送血浆,从而给危重病人的治疗带来更多希望。(光明日报记者陈海波)
编辑:张静文
标题:中西医结合,有方法和信心共同抗击疫情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