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6字,读完约4分钟

受日本核泄漏影响,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非化石能源布局、节能减排目标面临变化。具体影响是什么?这个领域有很多讨论。

“我相信中国的能源布局将继续按照以前的计划进行,不会做出很大的调整。”清华大学能源、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喜亮告诉本报。

张喜亮参与了许多能源和环境重大决策的早期科学研究工作。他是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还是国家973计划“2020年中国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实现路径及支撑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关键问题研究”首席专家。

张喜亮教授是中国可再生能源法(草案)专家建议稿起草小组组长之一,参与研究起草中国《循环经济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等政策法规。

非化石能源结构不会调整

我们必须面对两个独立减排的约束性目标。

21世纪:日本核事故对中国核电战略有何影响?

张喜亮: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对中国的影响不会太大。就对中国的具体影响而言,可以分三个层面来讨论。

首先,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更加注重安全。中国已经开始核电安全检查。需要承认的是,从我国核电技术的角度来看,安全性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发生事故的概率大大降低。

第二,中国不会停止发展核电。如果没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压力,没有到2020年碳强度降低40-45%,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增加到15%的双重约束,中国仍然有一个宽松的缓冲区,但现实是,我们必须面对这两个独立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在各种非化石能源中,风电面临上网的问题,光伏发电的价格还是那么高,所以核电是一项比较有竞争力的技术。因此,为了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发展核电是现实约束下的必然选择。

第三,之前设定的核电量化发展目标不太可能调整。现在国家提出暂停审批新的核电项目,但这可能是暂时的,不可能永远这样。为了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15%的目标,核电仍然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建核电项目,如果不能按期投产,15%目标的完成将大幅降低。

《21世纪》:目前有媒体讨论,如果核电发展放缓,太阳能、风力发电可能会加速,甚至有行业协会主张增速翻倍。如何看待这些说法?

张喜亮:这些都是假命题,我认为是不可能的。中国“十二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已经得到科学论证,不会也不应该进行大幅度调整。

最大的挑战在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总能源消耗能否得到控制充满了不确定性。

21世纪:十二五期间,很难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的11.4%。突破口在哪里?

张喜亮:与能源强度指数和碳强度指数相比,这个指数压力最大,因为它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据“十一五”的经验,这个比例从7%上升到了9%左右,增幅不大。根据我们的研究,非化石能源的比例每年增加0.5个百分点,大约是5年内的2.5个百分点。

考虑到“十一五”期间已经建成的水电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将发挥作用;核电发展更快,风电增加,光伏太阳能利用普及。有可能实现11.4%的非化石能源目标。

现在看来,非化石能源的布局基本确定,不出意外也不会有大的调整,但gdp增速和总能耗能否控制,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大的挑战。

《21世纪》: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曾表示,11.4%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水电,水电的发展一直面临生态移民与环境的争议。如何看待这场纷争?

张喜亮:每个水电项目都应该进行科学评估。我不是水电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对这些具体的评价也不是很熟悉。从我国水资源开发速度的水平来看,水电利用潜力还是很大的,我认为可以继续开发。一般来说,水电开发水平可以达到水电资源储量的70%,而我们目前的开发水平是50%左右。而且考虑到现实,中国不发展水电是不可能实现40-45%和15%的双重约束目标的。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张希良:控制GDP增速是实现节能减碳目标的关键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4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