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6字,读完约4分钟

(本期《对话》节目《青山的回答》将于2011年4月10日晚21: 55在中央电视台2台财经频道播出)

对话主持人:陈伟鸿

客人:

杨慧兰(杨善洲的二女儿)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窑关镇的一名小学教师

段兴华云南保山CPPCC原提案委员会主任

蓝天云南宝山电视台记者

大凉山位于云南保山一个不熟悉的村镇。以前很荒凉,现在变成了山外的碧海。2010年,云南百年不遇的大旱,这座山脚下的几个村庄依然有甘泉。提到这座山,当地的相亲对象就会提到一个名字,就是云南省保山地方委员会书记杨善洲。

他很穷,他很穷,穿着很差,一辈子没有积蓄。他在当地被称为“草鞋书记”。他在云南省宝山区委书记的时候,下乡视察总是戴着竹帽,穿草鞋,和农民一起深浅不一地干活。他固执,他执着于植树造林,他心不在焉,老牛拉着车不回头。退休后,他坚持在施甸县大梁山植树。对于世世代代在山里长大的人来说,风把石头吹到那里,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就像一个寓言。然而,经过22年的努力,龚玉移山的精神得到了发扬,他的青山绿水的梦想实现了。2009年4月,他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梁山林场经营权无偿移交给国家。2010年10月10日,杨善洲因病去世。临终前,他说的是,继续植树,把林场的收入分给当地人民,不让人民受苦。

《对话》邀请了杨善洲身边的人,他们给我们讲述了他们和杨善洲的经历,告诉我们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秘书眼中的领袖杨善洲

陈伟鸿:有没有一个叫“草鞋书记”的头衔,是属于杨山洲书记的?

段兴华:是啊,杨书记下乡的时候,总是戴着竹帽和草鞋,和群众一起干活,所以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1977年,我跟随杨到农一县平坝公社河北村视察农业生产情况。杨看到,村里人以后插秧很不规律。他上前说,小伙子要有饭吃就好好种。这个年轻人很不开心。你会种下它。给我看看。不要站着说话。杨听了的话,挽起裤腿,栽下秧苗,他均匀整齐地把它们移植过来,他周围的人总是鼓掌,而那个年轻人则钦佩地低下了头。

陈伟鸿:如果是去农村吃饭,杨姬叔会留在人家家里吃饭还是每顿饭怎么解决?

段兴华:就是和群众一起吃饭,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有一次我们去农民县出差,县委在食堂招待我们吃饭,我吃完饭就去结账。县委书记说这顿饭我请客。在回宝山的路上,杨突然问:“吃饭了吗?”我说县委邱书记说要请你。杨当时就怒喊,说别闹了,叫我回去结账,又递给我三十块钱告诉我你回去结账。

陈伟鸿:那时候你开了多远?

段兴华:50多公里。

陈伟鸿:你得下车结账离开?

段兴华:只好在路边下了站。终于拦了辆车,回农民县把饭安顿好了。然后坐车回了宝山。我找到杨向他汇报。我说杨的伙食费已经解决了。我发了两斤粮票,交了六块钱,却发了二十多张来回两百公里的票,不划算。杨认真地说:“账不能这么算。我们就在这里下乡吃,在那里吃,擦嘴就走。谁来付账?最后,我们不能站在人民一边。”

陈伟鸿:很多人会羡慕你在秘书旁边工作,这样你就能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有晋升的可能吗?

段兴华:杨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很严格。可以说是近乎苛刻。他只是从来不允许我们以领导的名义,从来不要求我升职,从来不跟我打招呼暗示,从来不允许我们利用工作之便。我记得我们地委办公室秘书科的副科长叫朱建光。他工作比较好,地委组织部提名他,提议当科长。当他被报告给当地委员会讨论时,杨不同意。他下来和朱建光一起工作。他说你在我身边工作,大家都在看。你应该一步一步来,从基层做起,这样你才能被说服。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青山的回答——《对话》“草鞋书记”杨善洲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