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7字,读完约3分钟
朱德光,贵州省威宁县副县长,中国经济网记者秦玉文/照片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王)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9日上午在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贵州省委书记李、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遵义市委书记穆德贵、贵州省三穗县县委书记杨秀喜、贵州省威宁县副县长朱德光将就如何实现贵州欠发达地区历史性跨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回答记者关于毕节试验区的提问时,朱德光表示,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为了探索如何在山区、生态脆弱区和人口密集区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全称毕节“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
朱德广说,毕节试验区是贵州省总书记1988年任省委书记时倡议,经国务院批准的。20年来,毕节试验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可以概括为两大成绩: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明显,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据统计,毕节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988年为184元,2010年达到3554元。当时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80多公斤,现在是370多公斤。当时森林覆盖率不到14.9%,今天已经达到40.03%。当年的贫困发生率是57.6%,现在降到了4.25%,毕节地区就是这种情况。
其次,形成了独特的为科学发展服务的毕节统战模式。去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庆林同志在召开统战参与支援毕节试验区会议上,总结了毕节模式的内涵:“以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参与为主体,智力支持为主要内容和特色,长期联合支援贫困地区为形式的模式”。这种模式有效地整合了人才、资金和项目,促进了毕节地区的科学发展,改善了民生。因此,由于这两项成果,毕节地区被一些专家和同志称为科学发展观的实验场,同时也指出毕节实验是小实验,是大方向。
毕节试验区的建设走了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即发展扶贫。实际上,探索人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道路是必要的,生态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人口控制是保持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毕节试验区的成果对我国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尤其是生态脆弱的贫困落后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贵州省省长赵克志也表示,近年来贵州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建了两三层楼。这些村庄有水、接入、电、电话、互联网和电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城市没有什么不同。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贵州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交通的限制,贵州农村贫困程度相对较大,农民收入仍然相对较低。贫穷普遍,贫穷程度深,穷人多。十二五期间,要解决1299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贵州要按照书记的要求,解决130万农民危房改造问题,把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条件。
相关主题:
全国人大2011年财务报告
标题:祝德光:毕节试验区坚持走科学发展 开发扶贫之路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