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2字,读完约2分钟
吴总是面带微笑,带着温柔而真诚的微笑。
走在小区里,他友好地和人打招呼,和隔壁的老人聊天。
然而,他也有“生气”的时候。
他有太多的遗憾,太多的愤慨,太多的无奈。
幸运的是,站在2011年的门槛上,回首2010年,两所院校的院士和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们收获颇丰:
他终于可以工作了!2008年夏天,他生病了。经过两年的积极休养,他得以康复。
6月9日因“人居科学”建设获2010年陈嘉庚技术科学奖,意味着他所领导的理论体系获得广泛认可;
还有上海世博会。他盛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说“把一个更美好的城市和更美好的生活联系起来,是一个适合时代的好宣言”。此外,世博会作为一个整体是由中国人规划和设计的,展示了“中国人在城市发展方面的智慧”...
除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和其他一切,吴过生日也是抱着这种态度。
“我这一辈子一直追求的,就是让整个社会有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人们能像诗和画一样生活在地球上。”带着这样的感情,他安定下来,努力工作,表现得像个男人。
担心和粗心的听谁
贝聿铭说:“你要去哪个国家,说起中国建筑,大家都说我认识吴。”
吴决心从事与国家灾难息息相关的建筑业。
1940年7月的一天,他即将告别高中生涯。和现在参加高考的孩子一样,他在母校重庆合川二中的考场上挥汗如雨。最后论文交上来了。累了,警报突然响起,日本战机突袭。“我们迅速躲入防御空洞,摇晃了一会儿山,破碎的渣滓不断下落,火焰熊熊燃烧,瓦砾遍地。”
吴德高望重的语文老师戴金深被抢。第三天,他伤心地告别合川,默默许下大愿,才走,“从事建筑行业,立志整治城乡”。
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在书中,他了解到西方城市存在“交通拥堵、住房匮乏、丧失自然”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应该与自己的国家无关。1950年底,他从海外回国参加建设。他满怀热情地认定,所谓的“城市病”只是资本主义的产物,社会主义中国不仅可以避免,而且可以建设得更好。
现在,吴认为他是的“幼稚”。
前段时间在医院做康复治疗,一个年轻医生来“取经”,说要结婚买房,房价那么高,该不该去打针?吴无言以对,“我学了六十多年建筑,很难看到这样的情况”。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标题:吴良镛:只为“人居”谋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5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