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4字,读完约5分钟
继续收紧?还是放松?临近年中,宏观调整方向有待考察。
一方面,5月份cpi高达5.5%,显然还没有见顶。过去两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释放的大量资金,如今已成为通胀的无形推动者。今年以来,虽然有一些提取资金的手段,如提高存款准备金、开放市场等,但进入市场的新货币仍然相当多,收紧效果并不乐观,通胀压力仍然不小。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年度控制目标。中小企业融资和管理困难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关注。
下半年是否应该继续紧缩政策?我们对经济放缓的容忍度如何?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下,政策方向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朱宝良。
价格前高后低,可控
21世纪:5月cpi达到5.5%。很多研究机构预测通胀会在年中见顶,6月是全年最高点。价格从第三季度开始下降。你怎么想呢?
朱宝良:这个判断没有错。价格逐年下降,但不是逐月下降。
从往年来看,4月和5月的cpi应该是环比下降,因为此时市场上有大量的蔬菜和水果。现在可以看到猪肉和鸡蛋的两位数增长,猪肉价格从去年7月开始上涨,按照周期还没有达到水平。虽然物价仍在逐月上涨,但一旦同比压力回落,国家政策调整的压力就会释放出来,所以不要指望物价会回到3%和4%。
21世纪:物价涨幅过大的局面能否得到控制?
朱宝良:按照现在的控制方法,全年控制在5%以内应该没问题。我们的监管是行政、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结合。有人说,政府不应该控制市场的微观价格上涨。事实上,只有药品、电价、住房和一些食品可以由统计局管理,其余大部分都是市场价格。和油价一样,想管也管不了。
21世纪:如何理解通货膨胀可控?
朱宝良:从全球来看,美国的cpi已经超过3%,欧盟也很高;中国、美国和欧盟的经济也在放缓。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和欧盟的货币政策不能继续扩张,至少短期内不能,中国可能要加息。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速在下降,货币政策至少在向正常方向转变。这个时候世界上有通胀预期,但不会太大,也不会出现严重的输入性通胀。中国的紧缩政策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如果世界不失控,我们就不会有大问题。
21世纪:今年之前通胀高,之后低。明年呢?
朱宝良:明年,要看是否调整限价政策。电价仍有上行压力,必须调整。在现有的货币条件下,物价还是会上涨。并不意味着货币紧缩后会出现结构性调整,物价普遍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
国际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太高,因为美国和欧洲的就业问题还没有解决。但一旦价格放缓至2%或3%,他觉得没有问题,他就会放松下来,解决失业问题,所以他要防止输入性通胀。
提高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容忍度
《21世纪》:近期中小企业集中反映贷款难。是经济转冷的前兆吗?
朱宝良:判断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要看中小企业有没有开始倒闭、裁员。如果出现这个问题,经济太冷,政策需要调整。但目前,虽然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在上涨,但企业仍在招聘工人,这证明还有利润,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
21世纪:政策是否有进一步收紧的可能?
朱宝良:“十二五”期间,我国居民收入增速要跟得上经济增速,所以要容忍更高的价格,但是5%之后,就有风险了,我们都期待能承受这种情况。
不能完全靠货币,价格也压不下来。到目前为止,货币政策不需要大动干戈,但不太可能继续收紧,因为毕竟m2已经达到15%左右,原定目标是16%。可能存款准备金率还需要动,但我个人主张调整利率。
长期来看,价格控制在4%以内肯定是不可能的。
目前,消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受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到期、一线城市拥堵控制、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以及与住房相关的家电、建材、家具同步放缓,社会消费品实际零售总额逐季放缓。
《21世纪》:经济增长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无法上升,物价再次上涨。典型的滞胀信号开始出现了吗?
朱宝良:发达国家对滞胀有明确的定义。经济零增长或负增长,物价上涨。这叫滞胀。
中国的问题是,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正在下降,但仍高于9%。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国光老师和刘树成老师认为,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到7%之后,价格仍然在上涨。这叫滞胀,因为中国需要7%的增长率来解决就业问题。这是十年前的一项研究。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劳动力就业在2003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9.3亿人就业。现在人口规模得到控制,特别是新增就业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8%和9%的经济增长可能无法保证就业压力,但5%和6%可能解决就业问题。
过去,我们需要的增长率设定在8%,但现在可能设定在7%和6%。因此,滞胀的定义需要在这个时候进行调整。更何况我们还是保持11%左右的涨幅。
因此,我们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容忍度将会改变。到2015年,潜在经济增长率在8.5%左右,达到9%以上就会过热,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就业压力。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祝宝良:紧缩政策没到放松的时候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6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