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5字,读完约3分钟

核心观点

□现有体制下,书院人员结构不合理,养了不少闲人。如果不改革,无疑会继续负重前行,影响发展

□改革是为了摆脱僵化的体制,更好地适应市场,更好地解放生产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创造优秀作品,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力量

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国有文艺院校体制改革滞后,不能适应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现有文艺院团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创新力不足,精品生产能力弱化,市场占有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已成为现实的根本要求。

3月17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墨染接受记者采访。他说,国有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的体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解放文化生产力,更好地适应市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他呼吁文艺工作者深刻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改革的机遇,创作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体制改革是一项艰难的政策

只有解放文化生产力,我们才能建立软实力

作为一名老文艺工作者,李墨染深知,沿用了几十年的国有文艺团体体制存在种种弊端,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国有艺术团的体制改革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程,也不是一个可做可不做的工程。在我看来,这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必须做出的重大决策。”李墨染认为,有必要清楚地认识文艺院团改革的重要性。他说:“经济是基础,文化艺术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基础也需要上层建筑的支撑和保障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领域的各项改革都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发展的。但大多数文艺院校仍在走计划经济的老路,体制机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文艺的发展,必须改革。”

李墨染强调,要把高校改革的重要性提高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说过,解决改革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实践者问题,要从国家长远利益看改革的重要性。”

改革是文艺院团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李墨染以表演艺术团体为例,阐述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他说:“演艺团的主要任务是制作艺术产品,与观众交流。然而,学院和团的机构设置不是基于创造和生产,而是完全制度化和行政化。几乎所有文化艺术单位都是如此。另外,高校和团内超编现象极其严重。学院现有体制下的人员结构不合理,养了很多闲人。如果不改革,无疑会继续负重前行,影响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日益凸显。李墨染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以文化艺术为代表的软实力也应加快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支持,才能真正不负大国之名。基于对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解,李墨染认为,国有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的体制改革是一项艰难的政策,不能动摇。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访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坚定不移地推动院团改革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