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5字,读完约2分钟

从年初以来,由南至北,“民工荒”愈演愈烈,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丝毫不见缓解,亦呈愈演愈烈态势。如何缓解?全国政协委员、宁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刘金虎提出的建议是发展职业教育缓解“民工荒”,培养技能型人才。

刘金虎分析,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中国就业市场内部结构失衡将更加明显。目前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中,60%是8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他们的受教育年限普遍比父兄长,但从教育内容来看,绝大多数仍停留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而接受过专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比例不到40%,大部分只能从事低端工作的初级劳动。缺乏专业技能已经成为他们顺利就业的主要障碍。【/h/】2010年应届毕业生人数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近700万。分布在相对高端的设计、销售、服务环节,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相对较少。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可能是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好办法,这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由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最终与市场需求相匹配需要很长时间,可以预见,“用工荒”和“就业难”现象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并将长期存在。因此,这也为职业培训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金虎说道。 他认为,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太低。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盲目乐观地“送人”自己的毕业生,从事技能要求低、劳动强度大、机械单调的低层次劳动,实际上成为与农民工抢“饭碗”的尴尬群体。因为不用担心学生就业,所以很多学校不能注重质量。没有过硬的素质和技能,学生的就业水平无法提高。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支持。目前,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大量农民工和企业中低端岗位的工人需要培训来提升技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到那时,企业将不再需要大量综合素质低的工人从事简单、机械和程序化的操作工作。这就要求职业学校以培养“蓝领”人才为目标,调整课程、设备和师资,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刘金虎建议,政府应参与职业培训体系的质量保证和发展、课程设置、考试规则和核心教材认证,并推动创新等。应根据不同的工种,引导职业培训以“质量”为主导。

标题:刘金虎建议多培养技能型人才缓解就业市场结构失衡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