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2字,读完约5分钟
经济观察:你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比较了解。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包括结构调整在内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和内涵?
谢: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从1978年的200美元左右增长到2010年底的4000美元以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随着高投入、高依赖出口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容量已接近极限。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这种模式显然很难继续发展下去。这30年来支撑快速发展的行业,投资少,技术含量低。虽然他们对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果继续像过去那样发展,显然是过时了。转变发展方式是形势所迫,是必须坚定不移实施的战略。
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是调整结构。长期以来,在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是主要驱动力,而消费的拉动作用一直较弱。但在良性的经济发展结构中,必须有投资、出口和消费。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在谈论转变发展方式,但经济结构越来越不平衡,越来越“重”,投资的贡献越来越大。我们需要降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比重,特别是重化工业,但难度很大。
经济观察报:很久没转了。为什么觉得难?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是否有不一致的地方?
谢:一方面,与调整结构本身的复杂性有关。调整结构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很难确定一个合理的结构。如何调整好结构,国家有国家目标,地方有地方计划。中国这个大国,和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国家是不一样的。而且,调整结构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此外,这也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目标不同有关。中央政府强调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比重,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投资大项目对税收和就业的带动作用很大,地方经济一下子就提了起来。
《经济观察报》: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重组中的角色有哪些不同?
谢:国家强调大目标和宏观目标,考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性问题,考虑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驱动力的协调。地方政府在调整经济结构时,要突出自身特色,建立与当地资源、交通、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特色产业。
经济观察:目前的改制有什么问题吗?
谢:应该注意的一些现象。第一,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忽视一般制造业。各地都强调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导致全国产业重叠,异地趋同。此外,一般制造业的发展、转型、转型和升级被忽视了。目前,一般制造业仍然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行业。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我们不能放弃自己在世界上的份额,而只想提升技术含量,打造品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就传统制造业而言,美国与欧洲仍有差距,空.仍有大幅增长二、在一些地方的结构调整中,民营企业成为调整的对象,特别是在资源相关产业的调整和重组中。第三,重视高科技企业和大企业,忽视小微企业,解决普通人就业问题。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重组需要注意什么?
谢:首先,把一般制造业做大做强。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的同时,地方政府应更加注重提高一般制造业水平,重视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和技术升级,使一般制造业做强做大,提高盈利能力和品牌知名度。
其次,在改制中要注意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前我们讲改制,往往是民营经济先调整。我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坚决贯彻中央政府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另一方面,在改制过程中,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要留有/0/的发展空间。比如当地建的钢铁基地,基本都是经过重组的民营企业。调整结构是指调整经济结构,而不是产权结构。在转型过程中,也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平等保护产权和平等竞争,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同样的国家资源,无论所有权是国有还是私有,都要为他们竞争创造公平的条件。我们决不能把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看作是压缩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的过程,必须适当地给非公有制经济留出合理的发展空间。
最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扩大普通人就业。高附加值行业往往雇佣的人更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劳动密集程度较低。目前,就业是民生最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结构调整要兼顾就业,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换句话说,还是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说不要,而是要升级。从这个角度来看,结构调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应积极采用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产品档次上去了,产值上去了,单位产值能耗就下来了。这种方式应该是主要的调整机制,不应该采取裁员升级的方式。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提供80%左右的就业岗位。历史证明,中小企业是解决民生和就业最重要的力量。只有实现充分就业,才能稳定家庭收入,保障消费。因此,无论是税收政策、产业政策还是其他配套政策,都需要具体制定和实施,才能真正惠及中小企业。
标题:对话谢经荣:调结构不是调民营压就业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