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果,一个充满书卷气的名字背后,承载着华夏民族上千年的文化记忆与生存智慧。从皇家园林到民间药铺,从文人墨客的诗词到普通百姓的餐桌,文冠果曾以其独特的方式滋养着中华文明。
时光流转,这颗"东方神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历史角落里的一粒尘埃。当我们重新审视这种被遗忘的果实,不仅是在寻找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更是在打捞一段沉没的文化记忆,重新连接人与自然那份古老的契约。
文冠果与中国文化的交融可追溯至千年以前。北宋诗人黄庭坚曾写下"文冠果熟香飘远"的诗句,描绘出当时文冠果已为文人雅士所熟知。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文冠果的药用价值。
更为传奇的是,民间相传文冠果与古代科举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因其果实成熟时裂开三瓣,形似古代文官的冠帽,故得"文冠"之名。在科举时代,学子们常在考前食用文冠果油制作的食物,取其"文冠"谐音"文官"的吉兆,希望能金榜题名,加官进爵。文冠果就这样悄然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成为科举文化的一个独特符号。
当现代营养学将目光投向文冠果时,这颗古老果实再次证明了先民的智慧。研究表明,文冠果种仁含油率高达66%,远高于大豆、花生等常见油料作物。更令人惊叹的是,其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0%,其中亚油酸比例约为47%,油酸约为30%,这两种被誉为"血管清道夫"的脂肪酸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文冠果油中还含有2%-3%的神经酸,这种珍贵物质是大脑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的核心成分,对提高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有独特作用。在蛋白质方面,文冠果种仁蛋白含量约26%,包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此外它还富含维生素E、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作为一种天然的功能性食品,文冠果的营养价值不仅未被时光湮没,反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愈发闪耀。
文冠果生长缓慢、产量较低的特点,使其难以适应追求高效率的现代农业体系。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长期缺乏系统研究和开发,野生文冠果资源正面临严重退化。据统计,我国现存成龄文冠果树不足百万株,且分布零散,许多百年古树处于无人管护状态。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重新发现和利用像文冠果这样的传统资源,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是一种文化自觉。济源孙思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专注药食同源、保健品及生物制药领域。2024年3月济源孙思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河南寿之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广东药科大学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成立济源市广东药科大学健康产业研究院;同年,和北京林业大学达成了济源市北京林业大学森食研究院并签署了济源森林食药用资源产业研究院共建协议,主要研究文冠果千花一果和神经酸高值化难题。
文冠果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文化的记忆与自然的馈赠。未来,公司将继续深挖文冠果价值,从种植到研发再到产品普及,全方位提升产业生产力,为大健康产业贡献力量,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以文冠果为鉴,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对传统的温情与敬意,构建一种既扎根历史又面向未来的发展理念,从文冠果的历史文化故事,或许正是济源孙思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寻找文化认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个起点。
标题:在历史文化里溯源文冠果,走进济源孙思邈生物药业的文化自觉。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cj/3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