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4字,读完约4分钟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许

2月8日,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的意图显而易见。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中央银行直接控制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但在经济活动越来越市场化的情况下,有必要根据情况进行改革。利率市场化进程应该在稳步推进的同时加快,以适应我们目前面临的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

记者:利率市场化是否会削弱央行宏观金融调控的效率?

许: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不通过行政命令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而是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再融资利率和再贴现利率来影响市场基准利率,进而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事实上,基准利率水平的决策权仍然掌握在央行手中。因此,利率市场化并不一定削弱央行的宏观调控能力,相反,它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很多人担心银行放开竞争后是否会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不断加息省钱,最终会缩小存贷款利差,削弱银行盈利能力,增加银行体系风险。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理论上,只要央行向合格的商业银行打开再贴现再融资的窗口,其再贴现利率和再融资利率就可以成为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基准利率,或者成为存款利率的上限。如果存款利率超过这个利率水平,商业银行就没有理由通过吸收存款来获取资金。所以不用担心竞争会让存款利率疯狂上涨。从现实来看,在利率市场化的经济体中,不存在因为刚性取消行政直接干预利率而导致金融机构乱提存款利率的情况。

央行现在确定贷款利率的下限。如果取消这个下限,金融机构会不会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竞相降价放贷,从而导致货币供应失衡,金融机构风险大幅上升?理论上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一个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约束完善的金融机构,必然会根据自身的资本成本、管理成本和客户的风险状况来决定对客户的贷款利率。当然,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自身控制风险的责任大大增加了。没有央行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上下限,就意味着行政性利率差不复存在。失去高利差保护的商业银行必须通过自身更好的服务获取资金和客户,通过更科学的管理获取风险回报和控制风险。也正是通过这种机制,整个经济中的资本配置效率将得到提高,这正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结果。

记者: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市场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许:央行通过市场化手段调控市场基准利率后,金融市场将形成一系列以基准利率为基础的利率体系,不同的金融工具和风险水平会有相应的不同利率。这将大大丰富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活跃金融市场。无论投资者和金融家的金融工具多,价格相对灵活,存在一定差异,他们的期权都会大大增加。这对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家庭投资渠道相对狭窄等现有问题将有很大帮助。

由于央行一直严格管理存贷款利率的上限和下限,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一些金融产品也受到严格的价格控制,难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定价。如果取消存贷款利率的上限和下限,其他类型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可以返还给发行人,以便在市场上进行测试。它将极大地促进各种债券、票据和信托产品的发展,使金融市场更加活跃。当然,活跃的市场总会伴随着微观主体金融风险的增加。此时,由央行管理的信用服务机构、评级机构、信用信息系统将大有用武之地,为金融活动提供专业服务的行业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利率市场化将直接和间接地促进市场的发展。

记者: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许:在中国整个金融体系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很多金融实体的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完善,完全自由化可能会导致一些金融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然而,改革的步伐不应放慢。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通过逐步扩大利率浮动范围来推进。首先选择一些经营效率较好的股份制上市银行和中小银行进行试点,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然后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有选择地放开。

另外,可以考虑结合推动金融创新,给一些新的金融产品自由定价的权利。这样可以在对现有传统存贷款业务影响相对较小的同时,逐步放开利率直接调控,使金融市场逐渐活跃起来。同时,央行等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审慎管理,在利率逐步放开的情况下,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增加一些新的管理工具,严格按照巴塞尔协议三的要求,逐步管理利率放开后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例,从整体上控制利率放开可能带来的风险事件。

标题:徐明琪:需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