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7字,读完约5分钟

无论你多么想念和祈祷,你仍然不能保持唐旭匆忙的脚步。2010年1月31日下午5点10分,唐旭在近20名亲友、学生和同事的陪同下,告别了他依然热爱的世界,享年56岁。

唐旭,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处处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博士生导师。他是金融界为数不多的死在办公室的官员,金融界的所有人都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惋惜。

2月12日上午,北京寒冷多风。大约1000名各行各业的人在八宝山殡仪馆的东礼堂外等了一个多小时,只为了最后一次见到唐旭。送他的人中有他以前的领导、同事、朋友,大部分是他的学生。五道口研究生院的这些毕业生,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界的中坚力量。灵堂外,还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等党内第三次代表大会领导人以及其他金融元老赠送的花圈。

“大多数人都是自发来送我的。这就是人格的力量。”一位与唐旭共事多年的人说。

最后审判日

唐旭是四川乐山人。年轻时做过采沙工、乡村木匠、长江追踪者、轮机师。之后通过系统教育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硕士、博士学位。他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工作了20年,其中担任主任13年,指导和培养了一批博士生和硕士生。

无论是他的学生、同事还是朋友,对唐旭的评价几乎和以前一样:优雅谦虚,笑容可掬,温文尔雅。一家基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说:“唐先生非常平和自律,关心学生和下属。我们认识这么多年,从没见过他生气。恐怕他是金融界非常难得的没有负面评价的人。”

在2008年10月被诊断为肺癌后,唐旭的乐观和坚强让他周围的人感到被欣赏。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唐旭立即结束了病假,回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他于2010年2月离职,直到极度消瘦和极度疲惫。“无论学术造诣还是政治手腕,唐主任都是令人钦佩的。他在带病工作的时候,甚至会时不时地加班。我们的下属没有一个加班的。他总是微笑,即使是在最后一天。”他同事说。

他的一个学生回忆说,2009年教师节去唐旭的时候,早上刚在医院化疗,下午还坚持上班。“癌症治疗已经让他瘦了一圈,皮肤变得黝黑,头发有点乱,但精神状态还是很好的。他还热情地与来访的学生讨论了货币政策的选择和方向。”

唐旭被称为学者型官员。学术造诣深厚,金融理论基础深厚,研究范围广泛。主持过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项目。特别是对货币政策、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商业银行、资本市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当唐旭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金融研究所所长时,中国人民银行刚刚完成机构改革,提出了“研究开发”的思想,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视。他主持了中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的具体编制,以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业对外开放等中国金融发展和改革重大问题的研究工作,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了一系列研究报告,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和咨询作用。

自2007年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保密局)局长以来,唐旭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中国反洗钱和反恐融资体系,积极争取在国际领域的话语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反洗钱工作的国际和国内影响力。

唐旭和本报的关系

任何接触过他的媒体的人都认为唐旭是最好的受访者之一:知识渊博、平易近人、耐心细致,没有官员的傲慢和推诿。作者多次电话采访了唐旭。在电话的另一端,他总是放下手头的工作,回答年轻记者的问题。

唐旭与《21世纪经济报道》的缘分始于2005年,当时他被邀请参加该报举办的“北京圆桌”小论坛。他深刻的教育和敏锐的分析给在场的记者和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6年,唐旭应邀为“21世纪北京圆桌会议”系列丛书《第二次浪潮——转型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作序。感人的是,他用宝贵的春节假期写完了序言。到现在,作者的邮件还保持着当时邮件的来来往往,前言写于旧日历元旦的第二天,2006年1月30日中午。前言第一句话是:“中国20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有三大经验:改革开放和稳定。”

2008年4月,唐旭作为第一批成员,加入了由《21世纪经济报道》和金融界共同创办的中国金融四十论坛。此后多次参加论坛内部研讨会,发表演讲,提供文章,参与内部讨论,患病期间坚持参加论坛活动。

此外,唐旭连续五年担任《21世纪经济报道》的《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报告》学术委员会委员,从无到有,从广泛到精细,为这项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意见。

2009年11月,当“21世纪第四届亚洲金融会议”召开时,人们意外地遇到了唐旭。当时因为疾病的侵蚀,他看起来憔悴,皮肤暗淡,但他还是笑了,现场的人都在为他的情绪担忧。当时,唐旭还当场教给记者健身脱缰的经验,说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几本书没写。他也想和他懂事的女儿出去旅游...

虽然唐旭已经走了,但他的感情和精神将永远温暖和感动人。

标题:惜别师者唐旭:金融官员中的谦和学者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