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7字,读完约4分钟

如果我们不改造社会,社会就会改造我们。如果改革,我们能有什么教育?所以,我们不应该什么都怕,我们应该去做,让我们成为前进的动力,去经营社会,让他走上进步的道路

叶圣陶和胡适有一些共同的朋友,虽然接触不多。比如和叶圣陶是小学同学的顾颉刚,是胡适考上北大后的学生和朋友;再比如朱敬农,早年在上海读书时是胡适的同学。进入商务印书馆后,他邀请叶圣陶参与新学制教材的编辑工作。

其实早在朱敬农之前,商务印书馆本来就想邀请胡适加入,但胡适一直没有答应。无奈之下,博物馆不得不邀请他实地考察,以便提出改革建议。1921年7月中旬,胡适趁暑假来到上海,与、高、等人讨论改革商务印书馆的问题。得知胡世南的到来后,苏州第一师范学院的校长也给他发了邀请函。7月下旬,胡适赴苏州讲授“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实验主义”。叶圣陶是苏州人,小学教师,所以特别重视小学教师的培养。不久,叶圣陶以这篇演讲为背景写了小说《脆弱的心》。读完这部小说,胡适在8月16日的日记里写道:“叶圣陶(邵云)写了一部小说,用我在苏州的演讲做了个影子,挺有意思的。附在下面。”可惜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胡适日记》、《胡适全集》,只收录了小说的第二部分,读者很难看到作品的全貌。好在黄山书店出版的《胡适后记与秘藏信》影印了小说全文,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小说是这样开始的:

学校已经放暑假了,嘈杂的地方感觉格外安静。比如,曾经是鸟的世界的一片深深的森林就在那里,跳跃着,歌唱着。一旦鸟走了,绿色的森林就被寂静所覆盖。这种寂静很奇怪,让人怀疑它是否还是一片森林。学校是孩子的森林,孩子在学校是鸟。现在他们彼此分离,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怀疑。

接着,小说里出现了两位老师——徐先生和莫先生在办公室里乘凉。正如作者所说,面对校园的突然沉寂,他们很容易产生“疑惑”。于是莫老师问了徐老师一个问题:“暑假结束了,我们又要走上那条古老而孤独的老路了。我们做什么?”我们的兴趣在哪里?”徐先生似乎更加成熟自信了。他回答说:“我们有我们的利益,我们有所作为。“。莫先生认为这是空·霍尔的说教,根本不能解决他的困惑。所以徐老师解释说,教育是一项“创新”的劳动,教师面对的是纯粹自然的孩子,只要能“认识他们不同的性格,区分他们不同的才能”,就会有无穷的兴趣。莫老师听了之后笑着说:“这是教育家的老生常谈,可能把它写在纸上会骗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不知道老师的兴趣在哪里!小说的第一部分突然结束了,就在他们两个为对方而争吵的时候。

有了以上的准备,小说自然进入第二部分:据说“许博士,一位伟大的学者,在穿越当地时,将发表公开演讲”。然后作者介绍说,徐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著作被转载了几十个版本,他的通俗论文经常出现在著名的报纸和杂志上,他的话经常被人引用,所以徐博士来的消息“震惊了莫先生的心……”。

演讲当天,莫先生和徐先生提前来到会场,“准备被千里眼撕裂”。许博士演讲的题目是《小学教师的兴趣》,这正是困扰莫先生的问题。

许博士说:小学老师兴趣最大,但这种兴趣不在于一步一步地按照剧本走,而在于用科学的态度去发现学生的个性和才华,用实验的方法去引导。如果这种指导能够取得成效,教师的工作就会产生无穷的兴趣。

此外,许博士进一步指出:

现在社会多黑暗啊!教育部门应该是社会的监督者、指导者和改革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不改造社会,社会也会改造我们。如果改革,我们能有什么教育?所以,我们不应该什么都怕,我们应该去做,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动力,去经营社会,让社会得到改善。更丰富的真正兴趣在于这个地方!

整个讲座过程中,莫老师感觉徐博士的话就像是“动人的音乐”,徐博士的人格“有一种吸引人的力量”。演讲结束后,莫先生仍然“极度兴奋,仿佛全身的细胞都在跳动”。他觉得许博士所说的“做”字,包含着无限的希望和兴趣。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应该被视为艺术作品,而不是同一种模式下生产的零件。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运行社会的可能性,每个人都应该改造黑暗社会”。

听你的话胜过读十年书。徐博士的演讲给了莫先生很大的教训。

(作者是近代史学者,现居北京)

标题:叶圣陶笔下的胡适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