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76字,读完约9分钟
中国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曾刚(金融网站/地图余宏娟/照片)
2011年6月26日地坛论坛于6月25日至6月26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财经网站会为你直播。6月26日,中国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先生发表主旨演讲。曾刚认为,低碳技术、低碳生产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必须是非常低成本的,高成本的减排方式不会长久。
以下是曾刚演讲的记录:
曾刚:大家早上好。几位专家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谈到了低碳城市的建设和低碳技术的发展。我是学金融的。我将从金融体系建设的角度讨论低碳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支持体系的加强,以及我们在短期和长期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两三年前就开始了低碳金融的研究。当时,我们期待哥本哈根会议的一些基本框架,以碳交易为代表的碳金融体系,市场就会有市场发展。我们没有看到预期的结果,但是我们的低碳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很多人的细节中。这是真正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主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它比我们其中一个会议的框架要好。
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想简单说一下,第一,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第二,绿色金融体系;第三,中国的发展和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第一,对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不够,要支持。为什么会有差距?首先和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我们的商业模式有关。到目前为止,对于我国目前生产方式的外部性,成本计算的核算不清晰、不完整,使得许多外部成本难以进入商业统计。因此,一方面,我们看到了物质的增长,但另一方面,环境成本增加了,但它们没有进入经济总量的增长。最初的发展观是基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和单位。今天,当大多数人说它应该发展时,它不包括我们造成的环境成本,所以我们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可能导致环境成本的持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原本考察总量和物质财富增长的发展理念和低碳发展的理念可能会有些冲突和对立。
这意味着我们在原始经济制度和原始商业制度的模式下是自然的。如果要追求这种低碳模式,自然得不到现有制度的支持,或者说会有不可避免的差距,因为两者的评价方式不同,有点像银行的专业性的东西。银行的收入有风险。我们需要调整银行的利润风险,所以银行真正有意义的价值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因此,如果有一天,我们创造了环境成本调整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它可能有助于统一两种制度。从研究体系来看,我们没有可供参考的统计指标。所以两者之间肯定是有区别的。
一、既然有这样的差异,二、如何弥补现有的商业体系或模式无法完成或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我们现在可以做三种模式,大概三个层次。第一个层面,我认为,限制性发展,既然两者有冲突,就积极限制它的增长速度和我们原有的生产方式,这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可能是有方向的。具体来说,在财务方面,有两种。首先,我们对银行和融资受限的行业有限制,即使它在商业上是成功的。这种信用是有限制的,我们现在都有。银行对一些禁止进入的上市行业和生产方式有限制。这是一个受限制的发展。从商业角度来说,它降低了环境成本,这是一个限制性的方面。
另一方面,补贴发展补贴绿色金融或低碳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其他领域有商业利润,金融也是如此。我们有财政补贴。对一个企业来说,对一个银行来说,可能要做一些不赚钱甚至亏损的业务,但这和低碳发展有关,政府也可以支持这种模式。这种方式就是把从其他方面赚来的一部分钱转移出来,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这是第一种发展模式,是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
第二种模式,商业可持续性,第一种是补贴,但毕竟范围有限,因为不断补贴的结果可能无法长期持续。探索业务可持续性的第二种模式,在我们不改变机制的原有模式下,降低其成本,降低这项业务的成本。有些业务可能是低碳业务,或者低碳发展行业的方向可以产生非常好的业务回报,但是前期风险比较高,我们的融资需求很难满足。这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方案,融资结构,分担风险。方式很多,可能涉及不同的金融机构。这是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在前端风险比较高的时候,这个系统可能允许民间资本pe进入,中间允许政策性资本进入,可以出售给市场,公开上市。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融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风险分散,风险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每个机构都能受益。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和机构都在这么做。
第三,是体制的改革,对之前效益和成本不变的调整,第三是调整的机制。我们刚才说,为什么低碳发展有差距?这是因为它与我们现有的发展模式有些不一致,因为一些成本包含在我们的商业成本中,我们有两种方法将成本的外部性内部化。首先,我们将以前没有计算的成本计算到成本中,然后征税。这个比较简单,碳税提高了不少。这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利润就会被外部成本所调整。这是一种方式。
另外,碳交易也是一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在理论上可以完全一致。碳税和碳交易没有区别,但现实中存在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且减排过程也会有成本。相对来说,碳税使碳交易的生命力更好,因为需要更多的信息成本,可以使减排成本最小化。
我有一个观点,低碳技术、低碳生产方式、低碳生活方式一定是非常低成本的,高成本的减排方式不会长久。现在,混合动力汽车卖起来很贵。真的是减排吗?我认为没有减排,一定会在某个环节消耗碳,所以一般来说,不一定是低碳。碳交易有好处。在减排过程中尽量降低成本符合我们的一般逻辑。
所以现在很多人买了一个很贵的东西,说单位能耗低,但是因为商业成本高,说明其实在某些方面消耗的东西更多。在这方面,碳交易有很大的好处。
目前,我们都有中国发展的这三个方面,包括第一,限制性政策,我们目前的绿色金融,包括我们的监管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我们对限制性行业有限制。与此同时,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内的许多企业也在履行职责,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做出这样的努力。
其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许多银行通过与国际机构的合作,借鉴许多国际渠道和机制,创新了许多成功的模式,即与绿色金融相关的各种模式。这些商业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目前比较成功。
当然,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我们目前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不够的。当然,这也可能涉及到我们整个银行监管体系的调整。什么意思?我们的银行金融体系是一个风险行业,整个监管体系比较严格。我们经常有很多次,我们的政策是矛盾的。一方面,我们希望金融机构加大对这些行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从国家安全和金融体系稳定的角度出发,我们继续加强对银行和金融体系的监管。我们已经按照巴塞尔协议的标准建立了标准的银行监管体系,这意味着银行应该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和降低成本。一方面,结构需要分散风险,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另一方面,它需要调整监管政策和对特定行业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前我们都关注国家,银行出台了中小企业融资指引,提高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容忍度,大大降低了监管成本。
因此,在绿色金融领域,在未来,当我们的相关行业研究相对成熟时,我们也可以在这一领域做出一些发展,这使得我们原有的业务可持续范围更大,因为银行的风险成本得到了进一步降低。
第三个方面,包括碳税和碳交易在内的重大制度变革,才是长期最有效的事情,真正统一了我们的商业模式和真正的低碳发展方向。通过一种手段,把每个企业在市场上最终实现的商业利益和发展方向统一起来。根据风险调整后的收益,银行可以通过碳税和碳交易得到一个成本调整后的gdp指数,让我们的收益、我们的风险、低碳发展方向和银行追求商业利益的行为完美结合。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应该征收多少税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正在讨论中。世界上有成功的经验,我国也在探讨这方面的发展。
低碳发展需要资金支持,这是一个很系统的事情。短期可以,长期也可以。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可以长期完成的。这个体系的某些部分只能在中央政策层面上完成。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提高绿色金融和低碳技术产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这是国家政策层面的问题,包括碳税和碳交易的制定,这不是地方政府能做的。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或者每个企业都可以参与的事情,比如在现有范围内可以做的相对激励。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是引领整个发展方向的金融中心。我认为有必要以补贴和财税政策的形式支持这方面,从长远来看意义深远。
第二方面,政府引导一些基金参与我们商业模式的创建。因为这里面有风险,这个风险可以由金融机构来承担。我们有很多私人机构在里面,但是里面的风险范围不是很大。公共机构可以参与进来,提供一些支持,帮助分担风险。政府发起的基金正在扮演这些角色。其实它所扮演的角色是可以由一个事业单位和一个公共基金来完成的。
第三个层面是积累的问题。任何行业,金融中心都需要积累。要想成为绿色金融中心,首先要聚集这样的机构,各种投资机构、碳市场相关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都有这样的积累,这样才真正有可能发挥金融中心的功能,或者在你能影响的范围内尝试当地的市场,进行市场产品和市场创新,这些都是未来地方政府发展的一些方向。
我就简单说一下这样的内容,这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也希望以后能在这方面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谢谢!
相关主题:
2011地坛论坛
标题:曾刚:低碳生活方式 一定是成本很低的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