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7字,读完约3分钟
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月份价格统计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9%,未出现市场预期的“破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6%,收购价格同比上涨9.7%,均有所扩大,超出市场预期。
虽然国家统计局使用的新的价格指数权重可能会提高价格上涨的预期,但实际结果表明,权重的变化几乎不会改变价格的统计结果。消费价格低于市场预期的事实表明,去年底以来,国家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加息,出台16项稳定物价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胀预期减弱。
同时,能源、矿产品、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价格、经济形势和政策会如何变化?
价格上涨有新的特点
自2010年9月以来,价格上涨速度加快。这次涨价不同于2004年连续五年粮食减产导致的涨价,也不同于2007-2008年中国经济过热导致的涨价。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时出现的通货膨胀。
中国物价上涨有新的特点,所以目前的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如主要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市场流动性宽松、粮食、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产品价格上涨、进口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还有国内大规模的货币股,逐渐释放出对价格的冲击,通胀预期更高,炒作更严重;现有天气愿意导致蔬菜、粮食等部分农产品(000061)供应紧张导致价格上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也大幅增加。
总体而言,目前的价格上涨表明,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需求稳定、不可再生、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的商品价格正在上涨。就消费价格而言,主要是食品和住房价格,就工业生产者而言,主要是能源和其他资源产品。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成本驱动特征。这种通货膨胀具有长期性,仅通过抑制需求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效果。需要增加供给和其他资源。
预计今年上半年将见顶
整体价格水平相对温和,峰值预计出现在上半年。预测涨价有两种方法,一是计算涨价效应,二是估计新的涨价效应。从物价上涨的角度来看,2011年,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为2.6个百分点,并且在每个月之后都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趋势,上半年为3.5个百分点,下半年为1.8个百分点。
从市场自发涨价的角度来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结构特征、货币供给等各种因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物价上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通货膨胀只有在货币供应量明显增加,经济增长高于潜在增长率时才会发生。
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低于2010年,也将低于10%的潜在增长率,这不会是通胀的助推因素。同时,狭义货币供应量平均领先消费价格10个月左右,自2010年1月以来,狭义货币供应量逐月下降,因此消费价格峰值将出现在今年上半年。
当然,劳动力存在结构性短缺,工资成本上升,进口初级产品的价格将大部分传导到下游制造业,进口通胀加上国内食品、肉类、蔬菜和服务价格的上涨,2011年市场自发的价格上涨至少将推动消费价格上涨1个百分点以上。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CPI为什么没有破五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