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6字,读完约3分钟

字符文件

中国人事科学院公务员管理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任文硕。

对话背景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下一轮公务员改革的重点之一是“继续增加基层公务员的选拔,进一步优化公务员结构。”

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就公务员招聘中的“基层导向”话题采访了任文硕。

“基层导向”意在调整结构性缺陷

中国青年报:这一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继续加大从基层选拔公务员的力度。具体的政策背景是什么?

任文硕:这一政策的重要背景之一是进一步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纲要》。《规划纲要》中提到的“探索从优秀工农等一线生产人员中招聘公务员,逐年提高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人员比例”等关键问题,都体现了未来一段时期公务员招聘的“基层导向”。

中国青年报:据了解,在我国干部招聘史上,还没有第一次提到“从基层招聘干部”。近年来,许多地方试图从一线工人中招聘公务员。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基层导向」的变化?

任文硕:吸收工农入公务员是有先例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需要大量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方面的人才,主要从产业工人、农民和社会知识青年中选拔。1953年,中央发文,要求有关高校“大量招收革命知识分子和先进工作者,抽调一批在职干部到学校,系统培养”。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也向工人和农民敞开大门,对公务员进行考试。1995年,吉林省作为率先实行公务员制度的省份之一,首次公开招聘公务员,并明确规定农民可以报考。当年,有13名农民担任了乡镇公务员。同年,河北省还开展了打破地域界限和身份界限的试点,少数优秀工人农民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1997年,浙江省首次公开招聘国家公务员。两万多人报考,59个农民被录取。同年,山东省首次允许农民报考乡镇国家公务员;2002年,山东省第二次宣布允许农民报考县级机关公务员;2004年,山东省市政当局的大门也向农民敞开了。2005年,安徽省在招聘公务员时也打破了申请人的身份和地域限制。

从2010年开始,国家公务员部门在海关、国税、铁警等直属事业单位试行县级以下岗位,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一线工人中招聘公务员。

中国青年报:据统计,在去年底结束的国家公务员招聘中,9758个岗位中,只有14个是面向工人农民的,最终通过资格考试的报考人数为62人。有评论质疑工人农民报考的现实意义。这个怎么理解?

任文硕:从基层招聘公务员,扩大了优秀工人农民的空空间,让广大基层群众看到了希望,从而在工作中获得动力,在政治上取得进步。这种方式有利于基层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优化公务员结构。对于工人和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给予他们更公平的择业权,有利于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向上流动的机会。

目前,这项政策还处于探索阶段。2010年,国家税务、海关、铁路警察三部门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为职工和农民提供了11个县级以下岗位,计划招聘14人。最终有171名工人农民报名,招生录取比例约为12: 1,低于今年“国考”88: 1的平均竞争比例,62人通过资格考试。目前,符合招聘条件的工人和农民很少。这次招聘的11个岗位都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的还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与工农兵整体学历相差甚远。

鉴于该群体的考试工作刚刚起步,仍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适合该特定群体的条件、岗位和录取标准有待提高。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任文硕:“基层导向”不会制约应届生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