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柏林12月24日电由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李源教授和马库斯·陶贝尔教授主编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改变全球经济结构》一书近日正式出版,该书从经济学、政治学和区域学的角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进行了梳理。
李源24日在接受中国新闻社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借鉴了欧洲等地区的区域一体化经验,而且结合了中国自身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参与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增加沿线物资和资金的自由流通,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创造新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李源是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所的教授。他和同事们于2015年启动了“一带一路”与中欧合作国际论坛,今年已举办五次,吸引了林毅夫、白重恩、张军、布里吉奥·齐里波蒂、苏珊·舍克等中外著名学者,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哈萨克斯坦驻德大使等沿线国家的政治家。
这本书汇集了许多参加过以前论坛的国家的学者的研究成果。在谈到该书序言中提到的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各种观点时,李源认为,经济合作无疑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也是看待“一带一路”的最重要的观点。
同时,李源指出,中国过去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现在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这一重要变化促使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作为一个国际大国承担相应的责任,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发展对所有国家来说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也是中国国内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
书中有一章比较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一体化”的异同。边肖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中涉及的一些区域一体化概念与德法两国发起的欧洲钢铁和煤炭共同体(欧洲联盟的前身)的概念相似,两者都旨在增加材料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实现互补优势。“但‘一带一路’不仅借鉴了欧洲一体化的成功经验,也借鉴了其他地区的区域一体化经验。同时,结合中国自身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参与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我觉得这一举措在过去六年的发展已经初步确认并实现了中国领导人的初衷,其迅速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李源指出,近年来,德国各界越来越重视“一带一路”,企业界、金融界和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也是引人注目的。“我的杜伊斯堡是‘一带一路’的明星城市。”
根据中国铁路集装箱公司提供的数据,杜伊斯堡已成为中欧之间线路最宽、货物量最大、价值最大的重要节点之一。2014年,中国和欧洲之间每周只有3趟列车,到2019年,每周超过30趟。该公司几天前在杜伊斯堡正式成立了欧洲子公司,这是其2016年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成立子公司后,进入国际集装箱物流市场的重要一步。
“杜伊斯堡相当于这条新丝绸之路上的‘火车终点站’,但这条路不仅是一条货物运输通道,还是一个全新的工业网络。”马库斯·陶贝尔在最近举行的第五届一带一路与中欧合作国际论坛上说。(记者彭大伟)
责任:张静文
31687647,。德国学者的新书探索“一带一路”的发展:创新和综合发展模式。张静文
标题:德国学者的新书探索了“一带一路”的发展:创新的综合发展模式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