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04字,读完约8分钟

稠门村,位于十里画廊之称的浙江省缙云县,地处大源镇西北3.3公里。因村内门多,故称稠门。相传,唐朝时期就已建村。李观德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在国家能源越来越紧张的局势下,率先淘汰落后的传统制炭工艺,经过反复几千次的研究和探索,发明和创造了衍生新技术,使得制炭尾气污染物质变成了清洁能源,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使中国的生物质碳化热解产业在能源行业的细分市场走在世界领先地位。并使其规模化连续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摇身一变成为新产业。他坚持走碳中和生产,生产过程零碳排放,优化隧道式双层炭化热解炉,节省厂房、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热电联产一体化和清洁能源零碳排放配套项目,替代化石能源工业区热电厂。

李观德年少家贫,16岁跟着父亲到江西上饶铅山县学着烧炭,18岁离开父亲,独自在江西崇仁县建成炭厂。1992年李观德到安徽黟县给林业局植树造林,4个林场,5千亩山林,他一边烧炭,一边植树造林。烧炭供应江苏无锡冶金铜炉。后来又到陝西柞水县给林业局植树造林,1997年香港回归,李观德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他拿着允许开发的文件,带着工人进山建厂,起初工人烧炭没有经验,烧出来的炭有裂纹,观德告诉他们要一边烧一边放水,有裂纹的炭只能卖半价。渐渐的工人们学会了技术,烧出来的炭光滑、比重好无裂纹、清脆钢声,大部分木炭都出口日本。2003年,李观德来到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嘉兴、南浔、吉安这一带木材加工厂很多,木屑废料也很多。他想把这里的木屑都制成机制炭替代白炭出口日本,日本高档宾馆、酒店都需要用白炭,机制炭、白炭烤出来的肉很香,炭又能吸收房间里的异味。于是李观德投资800万在天目山脚下,太湖南岸买了16亩地,建起了厂房,用三个车间生产机制炭。干了5年,不仅连续亏了5年,还向别人又借了600万。人人都怕苦怕累怕赔钱,都劝他别干了,粉尘太多,不赚钱,而他坚持再苦再累也要继续干下去。越难做的事情必须坚持做好,成功后竞争越少发财的机会越大。这一坚持就是7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七年后,成型的烘干设备研究出来了,机制炭也开始卖高价,开始赚钱了,到2012年,他已经还清了1000万的欠债。此后,他的两个女儿,一个管财务,一个管车间,观德管生产,搞设备设计研发,设备销售。机制炭出口日本,销量很大。李观德把设备卖到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还经常出国指导安装,一套设备能卖上百万元。

李观德发明100多项专利,拥有工匠精神的他在机械设备上、制炭工艺上钻研灵感很多。原来的制棒机每小时用30°电,原来皮带轮传动改为齿轮变速转动、节能40%,扭力大,更省电,机制炭棒做出来机制炭外紧内松,起火快,燃烧时间长,火力好。他把工厂变成隧道单元式全自动化的碳中和碳达峰商务智能工业园区,工厂电气自动化。又将余热用来发电,用来蒸气锅炉。后来,甚至又把排出的废烟气用来发电。李观德总结了祖先的烧炭经验,经过数十年、十年磨一剑精神的努力,经过几万次的科研碰壁,终于穿透实现制炭工业自动化。像高铁穿隧道一样,这边大型平板装满物料送进去,另外边成品炭推出来,中途每个隔离单元不同的温度热解燃气自动分离出来,让制炭工艺彻头彻尾地变成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还解决了排放污染的问题,将污染物变成能源,让炭业变成一个新型行业。他的发明改变了烧炭行业艰苦的命运,让后人再也不用忍受硝烟粉尘之苦。他能在火里求财,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用蒸气和余热来发电,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在隧道窑里处理垃圾,给大自然创造了绿色。

纵然李观德在机制煤炭行业摸爬滚打了三十余载,可百密终有一疏,这让李观德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2016年李观德迎来人生中的再一次转机,因工作出色被任命为湖州环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及研发团队的核心领导。当他看着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不远千里奔赴湖州参观采购设备时,几十年的辛苦在这一刻化为乌有。他的隧道窖单元式发明专利建设试产转化成功,那天,李观德默默注视着参观人群,心中的万语千言化作一滴热泪,滴落在这片他爱得深沉的土地上。参观的人群中就有上海老板王毓志,他可是李观德的忠实伙伴,早在2016年5月就与湖州环清公司签订了机制炭设备合作,金额达700多万元。合同中指出第一期第一批交付160万元。后来,王毓志借着机会邀请李观徳去四川南部县四川来汇木业有限公司考察租用厂房规划设备安装布局。参观结束后,李观德并不认为这是一块“宝地”,平日里,他一直做事谨慎小心,这次也不例外。可王毓志却未听取李观德的建议,来汇木业法人张来会答应出租两个车间,厂房面积共计5000平方米,给王毓志生产机制炭。就在大家以为此事已经敲定,张来会一个消息让大家陷入两难境地。当时厂房已经全部出租给别人,租金每年27万元,合同未到期。王毓志不舍地看了一眼厂房,低头与张来会交谈几句,接着就听张来会说“如果你想租用厂房,签订合同后,我马上让原来的租户腾空车间”。就在那刻,王毓志心中做了一个决定成立机制炭公司审批立项环评手续,张来会劝王毓志用四川来汇木业直接对外经营有多方面好处。公司房产证土地证营业执照环评审批齐全。公司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中只需要追加生产机制炭就可以正常生产机制炭,凭此还可以拿到项目补助。于是张来会稳瞒事实真相带着千苍百孔的问题和王毓志签订了四川来汇木业有限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租用土地108亩,厂房38000平方米,每年租金300万元。李观德对此一概不知,他认为王毓志是个聪明人,不会在这种问题上犯错。出于顾虑,李观德并没有参加此合同签订及洽谈。事毕,李观德发现原来合同全部租金每年27万元,而现在租金300万元每年,思忖一番,发现实际条款与合同之间严重不符。他有些气愤,但更多的是无奈,趁着合同未生效,急忙劝诫王毓志解除合同,别去投资。可此时的王毓志已经被利益蒙了眼,再难听进去李观德的忠言。无奈之下,李观德只能放弃劝诫,自己退出,并提交了退出协议。

为了避免更多损失,事后李观德详细查看了四川来汇木业公司的资料,2010年成立,张来会担任法人,以生产实木地板项目为名,向南部县工业区圈地108亩,土地以低价先交后奖的形式,拿到了免费土地,并用土地贷款3000万元。直至2012年~2018年四川来汇木业公司始终没有生产实木地板,到2016年四川来汇木业有限公司被责令停产。那会儿,政府为了促进国家经济下令清理疆尸企业、土地使用低效的企业。此时,也正是张来会与王毓志签订承包经营合同的时候。王毓志野心勃勃,未经详细思考就交了租金、保证金等90万元,拿到了二个车间5000平方米厂房,还为张来会代为支付二十万元的车间腾空费,一共投资机制炭设备800万元。就在他以为万事大吉,日后高枕无忧时,2017年3月设备安装才结束,政府出了通知,停止一切投产行为,王毓志彻底傻眼。

多年的停滞,严重影响了湖州环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核心技术团队成员出差计划被打乱,由于出差计划的搁置,导致团队一直无法学习先进技术,对湖州环清环保公司及李观德个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达3000万元。此时,企业陷入泥潭,就在公司所有人意志消沉之时。李观德站出来了,他鼓励大家,告诉大家要相信法律,站在正义的一方,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告诉大家一直以来的梦想未来的机制炭行业是热电联动一体化的,是清洁能源零碳排放的。在2028年我们国家也可以实现炭化气加过热汽制氢技术、瓶装氢燃料在为汽车领域提供动力,未来的氢燃料市场前景广阔!李观德一位平凡却不平庸的“制炭翁”,在他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散发着属于大国工匠的光和热。


标题:《从荆棘中走出来的制炭翁》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27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