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2字,读完约3分钟

5月23日,郑州电视台政法频道28岁的记者刘健突发心肌梗塞离开。

5月22日,31岁的《深圳晚报》女记者黄蕾因癌症去世,离开了深圳。

5月18日,36岁的央视财经频道高级编辑马云涛因为打不过胃癌而离职。

一周内三位媒体人英年早逝的消息通过微博传开,让新闻界很多同事感叹“我伤不起”。一位资深媒体人在微博上无奈的说:“我不是不想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有时候,我控制不住自己。”

【新闻市场竞争的缩影】

媒体人健康透支排第四,“抢”字压着他们的心在梦里找新闻

中国医师协会4月发布的“中国健康透支最严重的十大行业”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30多个行业群体中,媒体从业人员健康透支程度排名第四,常见疾病为血脂异常、颈椎病、超重、脂肪肝、高血压等。

一位在北京某知名媒体工作的同事说:“做新闻忙是正常的。根据公司规定,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每个月的考核都有量和质的双重压力,甚至还有独家新闻的压力。有时候特别着急,还在梦里找新闻点。”

在武汉某媒体工作的小张向《人民日报》记者讲述了自己一周以来的平时工作状态:周一下午接到任务;周二赶到面试现场;周三面试一整天;周四返回,连夜赶稿。

不断与新闻和时间赛跑是媒体人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如今,媒体不再在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之间平分秋色。随着网络媒体的加入,行业内的竞争更加激烈。新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种种优势,使得传统媒体不得不为“抢”新闻付出更多。媒体从业者长期处于与时间赛跑的紧张状态。

[媒体评估机制管窥]

“定量评估”压力大。记者们担心“广告”和“最后淘汰”

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各新闻机构建立了自己的评估机制,评估结果直接关系到记者的利益。

江苏连云港记者(601008)说:“我们生存压力很大。每个记者都有规定的工作量,连工资都和报纸的广告挂钩。记者一旦一段时间不能选秀,就注定要被淘汰。”

《人民日报》记者联系了几位媒体同仁,了解到一些报纸转企改制后,硬性规定其采编记者的周刊、月刊出版量,达不到标准的,将受到相应的处罚,更为严厉的将采用末位淘汰制。

《青年记者》编辑部主任王立刚指出,工厂的法宝“量化考核”之所以流传到国内传媒业,正是因为中国传媒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媒体管理者暂时没有更好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所以他们只是简单地应用了工厂车间采用的所谓量化管理方法。从长远来看,它的副作用也不小。他认为,媒体应该通过考试,找到每个员工的“闪光点”,用自己的优势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追求一切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大效益,而不是催生“发表论文之王”、“数字写手”。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一周内三位新闻人早逝 媒体从业者健康透支堪忧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