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2字,读完约3分钟

昨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了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

周小川首先祝贺黄达教授获得“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感谢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为推动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和金融教育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

周小川说,金融学科建设和金融教育的发展始终与金融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自1978年金融体制改革开始以来,中国逐步突破了过去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体系,向多元化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以黄达教授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教育界,通过艰苦创业、兢兢业业,培养了一大批金融人才,解决了中国金融业发展与金融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矛盾;另一方面,艰苦的研究和实践的勇气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政策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目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金融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现有的金融运行模式和金融监管体系暴露出其固有的缺陷,这也引发了理论界和金融界对未来金融改革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周小川说,理论上,在这次危机之后,人们发现微观审慎之和不等于宏观审慎,或者说个人健康不等于整体健康。涉及到很多相关的经济金融理论,如危机传染、与资本要求、流动性、杠杆率、拨备要求、会计准则和评级体系相关的微观审慎标准、与羊群效应相关的市场效率问题、动物精神、信息论和计算复杂性、激励机制安排等。,所有这些都是在原有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

周小川表示,在金融运行和管理方面,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已经成为危机后国际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各国政府和金融界的普遍共识是建立反周期的市场运行和监管机制。在宏观层面,除了充分利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具有反周期调节效应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外,还引入了反周期调节的创新手段,如建立反周期资本缓冲制度和动态损失准备金制度。

在微观层面,主要围绕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完善资本协议、杠杆率、计提拨备等原有监管政策和工具,提高金融机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建立适合经济周期调整的杠杆率要求和前瞻性拨备管理,推进会计制度、评级机构、衍生品交易和清算制度改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主要想法是将这些微观层面的监管机制纳入宏观管理框架,以减缓顺周期影响

周小川还表示,目前,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其典型内容是得到g20支持和认可的巴塞尔协议三。就中国而言,尽快采纳和运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也写入了十二五规划。但是,我国整体上仍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运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时存在一些紧迫问题,如经济周期判断、高储蓄率问题、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选择、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分类标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等,需要尽快深入研究。

周小川指出,新的金融运行监管理念及其政策框架对金融学科建设和金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他希望中国的金融教育工作者以黄达教授等老一辈金融教育工作者为榜样,教书育人,努力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培养具有先进意识、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也希望财经专家学者进一步致力于研究和实践,为金融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为中国金融的稳定、安全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标题:周小川出席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