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2字,读完约3分钟
罗兰加洛斯,一片激动人心的红土。
6月4日,在这个红土赛场上,李娜以2:0击败意大利卫冕冠军斯齐亚沃尼,夺得代表法网女单冠军的苏珊·格兰德杯。这是亚洲人第一次站在大满贯单打的最高领奖台上。
脱离“举国体制”的环境,李娜的胜利被网球传奇人物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认为是“帮助中国重新思考培养世界冠军的模式”。
但是李娜前期单飞并不容易。脱离国家体制意味着李娜需要“养活”自己的队员,包括教练、教练、营养师等等。
可以理解为什么李娜在获奖感言中首先提到的是赞助商而不是国家。
赢得法网女单冠军后,李娜成为继姚明和刘翔之后中国体育明星的新宠。李娜当年的商业价值被很多分析师推高到2亿多元。
从尝试退出网球到夺得法网女单冠军,李娜的成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机遇和商业驱动?
回归网球
作为“网球大姐”,李娜从羽毛球开始了自己的运动生涯。
1987年,李娜正式开始网球训练。前一年,受父亲影响,李娜学了一年羽毛球。2001年,18岁的李娜在网球赛场崭露头角,在大运会上获得了女子单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三枚金牌。
但是在那之后,李娜意外的离开了网球。2002年釜山亚运会两年后,李娜毅然进入校园,就读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
回忆当时离开网球的原因,李娜说:“我觉得压力很大,状态下降,所以选择离开去学习。”
2004年,国家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与李娜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希望她能重新加入国家队,李娜回来了。回国后,她的成绩一路攀升,2005年世界排名上升到创纪录的第33位。
但在“举国体制”下,李娜的发展也受到体制的制约。根据当时国家体育总局的规定,运动员需缴纳收入的65%(主要来自奖金)。彭帅和李娜曾先后提出“单飞”的要求,均遭拒绝。
一直延续举国体制的中国网球管理,从2002年开始尝试“球员职业化”,允许球员参加职业巡回赛,但仍保持国家队统一管理的“家长模式”。
李娜的朋友、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网公司”)比赛选手管理部主任马可告诉记者,虽然李娜和郑洁当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地位,但在团队训练上,国家队统一安排教练和营养师,这本来是需要个性化训练和营养的问题,但最终还是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限制了个人的训练能力和体能。
“每当有国际比赛,我就和他们聊天,他们都很警惕。同时也不舒服。因为毕竟承担国家责任还不太开放。”马可说。
基于此,2008年网管中心改革形成了“彻底职业化球员+国家队训练”的“双轨制”草案,其要点是非国家主体和国家主体投入的球员享有同等的医疗、营养、康复、体能、心理、信息搜索、训练分析等相应的保障服务。非国家玩家获得的95%的奖金和商业利益归玩家和主力玩家所有。
2009年网管中心允许运动员自主训练,自主参与,自负盈亏。李娜和郑洁、晏紫、彭帅一起变成了真正的职业选手。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李娜“单飞”路径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