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03字,读完约6分钟
——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李青云
解决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是政府的历史责任,也是壮举。其意义在于免征农业税。
然而,一位金融经济学家一直密切关注民生问题,尤其是两会期间的辛辣发言往往会引发激烈的辩论和争论。两会前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青云。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要将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化为城镇居民。”李青云告诉记者,只有当大多数农村人口成为城市居民并加入中等收入群体时,农民工的素质才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子女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农业现代化才会实现,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成功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但是,现在农民工来城市容易,融入城市难。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甚至服装、语言都与城市格格不入,很难被城市接受。他们的人格有时受到歧视,身心受到伤害,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合法权益得不到采纳。更别说平等参与城市的民主管理了。”说到这些,李青云有点激动。“我们需要摆脱对困难的恐惧,转而取得进展。农民工的城市化道路上有许多困难。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的勇气,什么都不会发生。”
住房是农民工城市化的最大障碍
中国经济时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6.59%,城市总人口达到6.3亿。中国的城市化有什么特点?
李青云:在过去的30年里,城市化率每年增长近1个百分点。中国的年净增长和城市人口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是上面的统计有水,中国的城市化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城市化率被高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6.3亿城市人口中,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2.3亿。他们只在城镇工作和停留,不是真正的城镇居民。其次,城市统计人口中包含了相当数量的农业人口,占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总人口的比例较高。
中国经济时报:要实现真正的城市化,需要解决农民工稳定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住房、城市户口等一系列难题。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李青云: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积迅速扩大,许多原有的村庄被包围并纳入城市地图,但它们并没有成为城市的建成区,而是形成了中国城市中独特的村庄。原有村民为了获得拆迁收益和出租房屋租金,争相违章建房,造成大量违章建筑。此外,市政设施的缺乏和恶劣的环境使城市中的村庄与城市中的现代高层建筑和住宅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由于租金相对较低,城市中的村庄成为农民工,尤其是农民工的首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监测调查报告,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居住在用人单位或单位提供的宿舍、建筑工地工棚或生产经营场所。30%以上与他人独立分享或出租。在工作城市买房的农民工只占很小的比例,不到1%。由于收入低,农民工租的房子条件环境差,租金也相对便宜,但也占了他们工资的1/3或1/4左右。这种情况不仅反映了农民工的艰辛,也凸显了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的无奈。许多农民工认为城市不是他们长期停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看,住房不仅是很多城市人的头号烦恼,也是农民工城市化的最大障碍。
光有成为城市居民的欲望是远远不够的。你有没有融入城市的经济能力是最重要的,住房是关键。除非保证农民工中年后可以继续工作,或者大幅度降低农民工在城镇的成本和住房支出,否则大部分农民工不可能成为城镇居民。
住房保障和促进人类发展是出路
中国经济时报:城市农民工需要生活,需要生活,然后实现城市居民。你认为什么方式可以实现,根本出路是什么?
李青云:我们只能依靠政府的住房保障。农民工进城前的家庭住房问题由政府保障,保障措施是政府免费提供宅基地。而农民工来到城镇,就成了真正的无产者,住房自然成了最大的问题。
解决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是政府的历史责任,也是壮举。其意义在于免征农业税。除了解决现有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之外,有了农民工的经济适用房,政府的负担会更重,但这是关系到中国城市化成败的大事,政府应该有勇气承担这个负担。
促进人类发展应该是城市化的根本本质。提高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水平、职业技能、创新能力、文明素养和身心素质,不仅是真正城市化的内涵标准,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各行各业的人的发展和转变。
促进农民工自身发展,关键是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范围,为其提供平等的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农民工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以及各种社会保障和服务。
依靠金融创新扩大资金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把农民工纳入经济适用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有些地方怎么才能筹集到这么庞大的开支?
李青云:它是由政府组织的,可以由开发商和合格的建筑商承建。政府要实行减免土地出让金的政策,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优惠利率贷款,辅以地方和中央财政补贴,也可以考虑引入社会资金,比如社保基金,收益稳定,直接用于社保。
从长远来看,金融创新可以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现阶段需要和可能推出经济适用房的城市主要是特大城市,财政状况相对较好。国家应该允许他们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扩大经济适用房的融资来源。此外,可以创建“安全住房基金”证券,这将大大增加公寓租赁住房建设资金的流动性,尽快扩大公寓租赁住房的建设规模。以上两项金融创新也将丰富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
相关主题:
全国人大2011年财务报告
标题:李庆云:城镇化关键是解决好农民工保障房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