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8字,读完约3分钟

虽然有关部门鼓励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但相关专家呼吁学生“做出更加慎重的选择”,许多热衷创业的年轻人现在正在“回归理性”

2011年的毕业季到了,毕业后的众多选择中,“创业”的排名似乎在不断落后。

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以上海为例,应届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免费贷款担保和部分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但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中,最终选择走上创业之路的人还是屈指可数。

显然,国家政策的支持并不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全部。大学生创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其间社会态度发生了几次变化。

但是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成熟是否应该包括教育制度的完善、创业理念的更新和健康创业氛围的培养?大学生创业成功要走几条路?这一切似乎都有不确定的未来。

“友谊万岁!”干杯,一顶学士帽高高抛下。2011年复旦大学毕业典礼上,应届毕业生文秀带着灿烂的笑容与每一位同学合影。就在两个月前,她毕业后还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找工作还是继续创业?最后,在父母的劝说下,文秀放弃了创业计划,申请了500强跨国公司,把网店转到了亲戚那里。“我想我父母是对的。自己创业风险太大,营销经验根本不足以保证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文秀说。

在就业难的背景下,文秀这样的选择题其实是在考验整个社会的判断力。日前,在上海举行的全球创业周峰会上,出现了耐人寻味的一幕:不像有关部门高调表态继续“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把创业作为就业的重要环节”、“创业必须发挥大学生的力量”等。,大部分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对学生创业并不热心。知名教育学者李开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甚至直言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是一种危险的误导。“在我看来,缺乏社会经验和资源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善意:

“创业就是促进就业”

在相关部门看来,支持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出路。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一些领导人指出,要完善各种机制,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创业。"培养更多的企业家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发展."。

一位高层领导表示,要形成全社会支持创业的氛围,“通过基金会和项目赠款加大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一些领导甚至在会上提出,是否可以模仿商学院模式成立“中国企业家学院”……数据显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平均至少可以创造三个就业岗位。鉴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支持创业确实是一个好方法。

根据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全国有6500家初创企业在孵化,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其中80%以上是大学毕业生;2000多个大学生创业基地,总面积超过330万平方米。

回到90年代末,大学生创业还远远没有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自1999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逐渐显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李开复:刚毕业就创业成功几率近为零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