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6字,读完约3分钟

6月18日,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他的妻子翁帆在南开大学举行了他们的89岁生日聚会。当天,30名院士出席了在南开举行的“理论物理前沿研讨会”,杨振宁在会上介绍了他在冷原子领域的最新研究工作。

6月18日,89岁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向南开大学的同行们报告了他在冷原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他在许多年前纠正了他理论的缺陷。

老人在回答问题时除了使用助听器,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思维敏捷,表情像年轻人一样清晰,虽然去年病得很重,住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杨振宁说,他40多年前的研究涉及冷原子领域,但当时缺乏实验技术来证明这一点,后来他出于某种原因停止了研究。这几年这个领域的实验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很多年前的一些工作得到了证实,于是我又回到了这个领域。冷原子是目前物理学的热点领域之一。

2008年,86岁的杨振宁和他的合作者发表了一篇关于冷原子的新论文,这让他的同行们对他的学术活力感到惊讶。此后陆续发表论文近10篇,在青年学者中是“高产”。

他不喜欢庆祝他的生日,因为做科学的人“不老”。

2011年是杨振宁的“期待九年”。6月18日至19日,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举办“理论物理前沿研讨会”,纪念理论物理实验室诞生25周年,并提前庆祝实验室创始人杨振宁教授生日。中国科学院三十名院士和近百名优秀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是该领域难得的学术盛会。

学校专门在数学学院大楼前竖起一面横幅,上面写着“杨振宁先生的学术青春在成长”。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解释说,杨先生不喜欢庆祝他的生日,因为真正搞科学的人是“没有年龄的人”。

1986年,刚刚创办南开数学所的数学大师陈省身邀请他的老朋友杨振宁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理论物理实验室。尽管他“完全没有准备好”,杨振宁还是欣然应诺,只是因为“陈先生的邀请不能拒绝”。

在过去的25年里,这个一开始只有一个教授,现在只有三个教授的实验室,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培养的25名博士中,有当选院士的,有成为大学副校长的,有在海外著名大学获得终身教职的。

用研究室主任、中科院院士葛的话说,研究室取得了一点成绩,“一批人毕业出了一点成绩”,最后向陈老师、杨老师说明。

葛于1986年被和从兰州大学招至南开大学。他最初问陈先生如何发展,陈先生提出“不开会,不计划,多做事”;被问及实验室应该朝什么方向走,陈先生回答说:“做镇宁方向就行了”。

杨振宁说,不擅长做研究的人会挤进去找个角落挖个洞。一定要找到一个比例为空的花园,当你挖的时候,萝卜就会长出来。他为实验室设置的与“杨-巴克斯特体系”有关的数学物理方向,当时并未受到重视,逐渐成为未来该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标题:杨振宁:非议背后依然故我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