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86字,读完约1分钟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等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他是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权威之一。
“从深圳一路到广州,一路上有很多招聘广告。就算下岗了,也不怕找不到工作。”在“全球经济与中国方向”论坛上,丁学良首先调侃自己。
这是最糟糕的时候。自2008年广东实施劳动力和生产力“双转移”政策以来,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内地转移。工人的缺乏和工人工资的上涨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家头疼的问题。与此同时,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汇率进入“6.5时代”,欧美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传统制造业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也是最好的时机。许多企业以各种方式改造和升级传统制造业,在产业升级的新浪潮中抓住新机遇。
丁学良表示,德意等国家和地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值得借鉴。德国利用先进技术使传统制造业更加智能化;意大利将悠久的文化历史和高压艺术品牌与产业相结合,使得服装设计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优势;中国台湾一直牢牢把握与it技术相关的高科技领域,使其R&D实力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独特的优势。丁学良认为,如果中国想把自主创新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下一个战略目标,并将其转化为一个体系,它仍然有无限的未来。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中国成为这样一个国家,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最大的自主创新自由,每个公民的自主创新都能得到社会最大的认可和支持。”这是丁学良对中国最大的期望。
德国和意大利制造业转型的经验可以借鉴
《赢周刊》:金融危机后,“转型升级”被频繁提及,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首当其冲。在转型升级方面,有什么国际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吗?
丁学良:德国做了最好的转变,可以向中国学习。德国也是一个非常重视制造业的国家。随着国内环保、劳动、福利等条件的改善,德国的劳动力成本变得非常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并没有轻松跨越到另一个阶段。德国采取了一个值得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学习和借鉴的战略,即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使其更聪明、更有效,这与计算机和it的广泛应用有关,使产业更尖端、更有附加值、更有先进竞争力。即使世界上有这么多国家和地区拥有如此庞大的制造业,但它们是世界上最尖端的工业产品,其中相当一部分仍然是德国制造的。德国制造的汽车、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环保产品、潜艇等在国际上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觉得德国这个老牌工业化国家,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可以向中国大陆学习。
中国有一个工业化国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劳动力成本增加后,意大利的服装、首饰、皮具、皮鞋、皮包、酒、餐饮可以结合其非常悠久的文化历史、高雅的艺术品味和产业,在服装设计、餐饮、美食方面仍然具有领先优势。中国也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的国家。我们也可以在制造业中有更多的历史元素、文化元素、艺术元素、优质元素,让我们的附加值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我特别认为中国台湾的经验值得借鉴。80年代后,台湾允许低附加值产业向大陆转移,但台湾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优势。虽然台湾人口只有2100万到2200万,但台湾的R&D实力在东南亚乃至全球it技术相关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尖端的领域仍然很有竞争力。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丁学良:中国转型可以取经德意志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