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8字,读完约2分钟

被誉为“中国第一好人”的陈光标,因为高调的慈善工作,在2007年后成为明星人物。根据自愿向社会公布的成绩单,2010年捐赠总额超过3亿元。但据记者调查,这些捐赠存在很多歧义,承诺捐赠的物品富含水分,甚至有的捐赠单位根本不存在。

记者坦言,调查只是为了重申对慈善纯洁高尚的希望,希望慈善和真诚可以融为一体。不管什么样的慈善是可以接受的,企业家最大的慈善是先把企业管理好,这样慈善的基础才能健康持久。我相信基于这种认知的调查应该是公正负责的。由此获得并曝光的详细数据无疑具有爆炸性,必然对陈光标的形象造成严重损害,进而引发对其高调慈善的新争议。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有两种关于慈善的思想总是齐头并进,并且都被中国人所认可。一种主张“善良不是真善良”,一种强调“滴水之恩,为泉所投”,而“善良不是君子,善良不是小人”只是两种观点的结合。所以可以说,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最直观的关于慈善的体育教育,就是在乡下架桥铺路的共同丰碑。恩人愿在功德碑上扬名立万,以求永垂不朽;受益者坚持纪念纪念碑,以便永远不会忘记它。后人并不觉得功德碑上的人做的好事真的不好,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慈善传统的发扬。从这种文化氛围来看,我们没有必要去批判陈光标高调的慈善事业。更何况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酒也怕巷子深”,企业家的慈善事业必然需要出名。在贫富悬殊的现实条件下,社会上那么多穷人受困于生活的艰辛,得到高调的慈善救助远比理论说教更现实。如果我们说“发展是硬道理”,那么对于生活困难的人来说,“接受援助是硬道理”。所以,虽然舆论对陈光标高调的慈善工作有争议,但个人始终认为,只要受助人愿意接受高调的慈善工作,陈光标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

但从媒体对陈光标掺假捐款的报道来看,他高调慈善的目的和意义显然会受到损害。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虚报捐赠、隐瞒共同捐赠人、不兑现承诺;客观来说,“第一好”这个名字显然对其项目有帮助,使其在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中更具优势,也使竞争对手在一些大项目的竞争中失败。不管什么原因,这些情况都是在公众面前。如果是真的,陈光标至少缺乏诚实守信,公众不能不质疑高调的慈善事业。因为,就慈善而言,最缺的就是爱和诚实,爱是不能掺假的。掺假的爱情是虚伪的,是不能接受的。消息已经曝光,真相仍有待陈光标澄清;如果情况属实,鉴于陈光标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恐怕会对我们本已脆弱的慈善事业造成很大影响。

标题:陈光标慈善受质疑 有的受捐赠单位根本不存在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