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4字,读完约3分钟
胡耀邦在刘全举家里的照片
全国政协常委胡德平回忆父亲胡耀邦新书《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人民出版社近日正式出版。这本书收集了他近年来写的20多篇文章,浓缩了父子对中国不同时期改革的深刻思考。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作者在书的序言中提出了以下问题:中国人对改革事业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在党中央工作的同志们对改革事业的根本思想是什么?
笔者从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出发,将研究时间跨度从20世纪60年代延伸到现在,探究胡耀邦变法的思想历程,尤其是在思想枯竭、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他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这本书试图通过追溯改革的初衷来还原改革的历史。近日,胡德平在北京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改革的初衷是隐藏人民的财富
记者:中国的社会改革问题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胡德平:在经济问题上,胡耀邦和党内很多同志都有这样的思想,就是坚决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胡耀邦的话说,要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就要改变以一年两年为标准衡量社会主义纯度的制度,明确人民的主人地位;改革资金管理体制,突出经济发展目的,生产、消费、分配、流通相结合;改革吃大锅饭端着铁饭碗的尴尬发言模式。
记者:那么,我们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胡德平:治国必先富民。父亲曾经说过:“党的富民政策是群众最大的观点,不带领群众努力致富就没有群众的观点。你怕什么失控失败?根本问题是有的同志就是抓着指挥权不放,或者抓着谋取私利的权利不放。”我父亲的想法非常强烈。
出于改革的目的,很久以前,父亲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明确:“藏富于民,使民富。”他既没有认识到苏联东欧增加群众负担的高积累模式,也没有认识到以高竞争追求高利润的资本主义模式。相反,他希望中国走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促进农业、轻生产和重生产。
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他一直赞赏和关心着一大批自谋职业、自谋职业、乡镇企业、长途拐卖、私营服务业和个体工商户,并称之为“光荣事业”。记得80年代,富民政策宣传得最有效,几乎大部分省份都打出了兴省富民的口号。
记者:有几点需要证明。当时,1985年2月16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的社论大声疾呼:“我们的口号是祖国和人民的繁荣昌盛。”不久后,胡耀邦在中南海秦征厅会见新长征袭击者(队)代表时,多次呼吁年轻人“为祖国和人民的繁荣进步做出贡献。”
胡德平:有一点让胡耀邦非常自豪的是,他在1984年春天第一次提出了富民贵州的政策。后来在甘肃,他说,我最关心的是人民有多富裕。在他看来,人变富的过程就是人创造财富的过程,是人对国家做出贡献的过程,是人向国家纳税的过程。1987年1月中旬,在批评胡的“中央生活会议”上,有人指责胡违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胡耀邦之子谈改革成效:说太平盛世言之过早(图)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