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0字,读完约5分钟
评估指标与国内生产总值无关
经济观察:广东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gdp增速只有8%。与其他省份相比,这个指标并不高。你担心广东会失去经济第一的地位吗?
李::“十二五”期间,各省都将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纲要,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例如,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全国第一。但是,目前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面临着资源、环境和土地的瓶颈,也面临着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的重任。以前广东更多的是依靠加工贸易、人口红利、政策扶持机会,但现实是我们的主导产业不够强大,驱动力不够。金融危机来临时,我们首当其冲,充分暴露了我们的问题。
我们8%的增长目标是符合广东实际情况的。我们不用保证经济总量全国第一。江苏山东等省超过我们没关系。这个目标更注重未来的竞争,也是结构调整的良好准备。是质量优于速度,还是速度服从结构调整的策略。十二五规划,我们的目标是努力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从制造业大省转型为创新大省。
经济观察:广东率先提出“换鸟笼”,果断进行“双转移”,这是转型的第一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李:当时关于提出这个口号有一个很大的争论,但是广东坚定不移地推进。有人质疑这种转变没有效果,但我不同意。经济结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觉得已经初见成效了。今年广东不太缺农民工。如果我们不尽早调整结构,今年农民工短缺可能会非常严重。
十二五期间,我们还提出了一批重大产业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同样,这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过程。我认为通过“十二五”规划形成中期成果是理想的。
广东“十二五”更多的是规划布局。下一步,一定要注重落实,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但是,我们不应该指望这样的布局在一天之内改变广东的产业结构,而是应该继续向前推进。
经济观察报:十二五期间投资规模如何?gdp增速放缓会让官员面临评估和吸引投资的压力吗?
李:在广东的投资规模很大。在省级金融市场,五年内重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规模已超过2万亿,不包括社会投资。
广东的考核指标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与自己比较,而不是与其他省份比较,所有的考核指标都没有与国内生产总值挂钩。
比如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方向和考核体系不同。生态发展区主要评估生态发展,优化发展区、工业发展区和重点发展区的指标评估体系不同。说实话,目前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已经不再以gdp考核为基础。
经济观察报:十二五规划中,南沙、前海、横琴都纳入国家规划,那么广东省为什么可以将七大项目纳入规划?
李:在制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同时,广东省也在制定自己的“十二五”规划。当时我就在想,如何把广东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规划。我们工作的两个重点是制定自己的计划,争取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计划。
当时我们考虑了广东的优势。我们认为,粤港澳关系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结合粤港澳关系,收集筛选需求,然后上报,不断沟通。项目一旦进入“十二五”规划,支持力度就不一样了。港澳也很现实,他们很高兴自己要开发的、让他们受益的项目能进入国家规划。
落实保障性住房资金确实存在压力
经济观察:十二五规划非常重视民生。广东也提出了提高最低工资,控制物价上涨到4%的目标。具体怎么实施?有没有经济压力?
李:蛋糕这么大,财政收入这么大,一定有合理分配的问题。从广东省的角度来看,既然确定了这些目标,预算方案也会相应调整。广东省提出做十件实事,会有相应的预算支持。
目前,社会住房基金的落实情况令人担忧。目前还不清楚广东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按1000万套来算,我觉得资金肯定会有缺口,广东也会有一些压力。
在价格控制方面,广东首先要做的是促进生产,保证供应。特别是对城市周边的大棚蔬菜和生猪的标准化生产以及畜禽的养殖。同时,在农产品(000061)和销售环节,政府也会给予支持和补贴,让更多的农产品直接进入普通百姓的菜篮子。
经济观察:有人说广东要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珠三角一体化最大的障碍是打破行政区划的隔离,实现生产要素的低成本流通。你怎么想呢?
李:要提高一个地方的竞争力,优化各种成本因素,包括基础设施的整合。我们在这方面确实有一些问题。
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珠三角一体化的五个规划,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一个地区要形成合力,就要减少多余的建设和支出。在现阶段,同一个城市的高速公路和电话等基础设施没有整合,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及在政府一级加强合作,通过合作打破障碍。
标题:李妙娟:广东不是非要保证经济总量全国第一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