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9字,读完约4分钟

经济观察:未来五年中国经济预计平均增长7%。合肥提出16%的增长率。如何看待这两个数字的区别?

吴存荣:“十二五”规划提出“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主线”。发展是重中之重,不科学的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不发展当然不科学。如何保持合理的经济速度,其前提是保证质量,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越快越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不能完全反对质量和速度。这是一个可以统一的问题。要坚持高质量高速度,快不一定不好,慢不一定好。

另一方面,在资源配置效率上,地区越发达,资源配置效率越高,同样排放一公斤二氧化硫,东部地区的产值远高于西部地区。我认为关键是你的产业结构是否越来越优化,你的发展模式是否是市场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的。

《经济观察报》:在今年的两会上,你关注的是什么?

吴存荣:一是推广新能源汽车,二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经济观察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吴存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构调整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但是现在战略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

战略性产业的共同特征是: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创新迅速、R&D成本高、技术门槛高、产业资本密集。像合肥的平板显示行业,一条8.5代线需要投资285亿,相关配套产业需要投资600亿。

由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迅速,该行业也存在相当大的市场风险。一个地方政府要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容易。因此,我认为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上,首先在产业布局规划上,要强调;第二,在金融支持上给予一些特殊政策。没有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难以发展;第三,由于目前国内工业水平和设备制造水平的限制,应鼓励企业进口高科技设备,进口环节应免税,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经济观察:民工短缺已经开始从沿海蔓延到中西部地区。去年10月,合肥也经历了招工难。这个问题以后怎么解决?

吴存荣:前不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我国“十二五”期间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仍然很大。毕竟中国在这里有13亿多人的基数。我们要反思为什么基数这么大还会出现用工荒。

在我个人看来,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结构性问题,因为我们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是,我们新增的劳动力主要是农村劳动力,缺乏培训和专业技能,难以适应这些工作。因此,企业的需求与市场供给之间存在差距,这就是结构不对称。

二是制度问题,即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让农民工在城镇化过程中留在我们的城市。现在很少有企业招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只有一部分年轻人。最近我们鼓励一些企业招四五十岁的人,这群人肯定很好招,但问题是这个年龄段的人要想留在城市,就必须解决孩子的就学、社保、福利等问题。这就涉及到户籍和社会保障的制度障碍。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认为中国不应该缺少劳动力。

“十二五”期间,要探索一些新的机制。包括前不久合肥市政府出台的《改善就业条件的18项政策》,主要针对流动人口,如何改善他们的就业条件和生活环境,让这些农民工的子女100%能够参与义务教育、住房、社保等问题。户籍放开,工作关系稳定。如果我们住在合肥,就能成为合肥人。我认为这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但我们应该探索一些新的机制,改变这方面的思维。

经济观察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示范的双核之一,对合肥的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吴存荣:示范区的关键词之一就是产业转移,面向国内外市场。金融危机后,国外高端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转移,一个沿海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围绕产业转移,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出台了系统的政策。然而,产业转移不能只是篮子里的一道菜。根据我们的合肥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我们提出了一些重点投资项目,特别是结合我们在合肥的科教优势,依靠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移。

事实上,产业转移也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如果仅仅是低水平的产业转移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企业和地方发展都是有利的,是一种双赢的合作。

标题:吴存荣:在产业转移中进行结构调整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