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1字,读完约2分钟
增长目标是改善民生
经济观察:近年来,重庆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学者媒体称之为重庆模式。如何理解重庆模式?
黄:重庆正在按照中央要求,探索建立西部大开发高地,转变西部城乡发展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解决了问题,但还没有决定重庆有什么模式。只是中央给了重庆一个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沿海开放高地有着根本的区别。按照中央要求,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民生为本的发展方式。
在转变增长方式时,我们认为其核心特征是将增长方式的目标设定为改善民生,使民生本身成为增长的动力。
按照上述要求,重庆近两年增加300万农民收入1万元,可以增加农村gdp数百亿美元;搞公租房,按400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投资1000亿元,让农民工、夹心阶层、城市低收入群体有更好的房子住,拉动gdp同样;探索户籍制度改革,是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最近我们还在发展微型企业,鼓励人们自主创业,这是通过基层经济促进民生。根据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更多的企业在创业时会促进供给,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
经济观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民生这个话题,量化目标很多。你如何理解这些民生目标?
薄熙来:在西部经济疲软,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过去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把经济发展起来,做大,赚钱之后再改善民生。但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重庆认为有必要改变这种思维,在发展的同时把民生放在首位。
总的来说,重庆的发展思路是以民生为重,以民生为主导经济因素,注重分配和公平。这样既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增加凝聚力,又能降低整个社会的管理成本,同时调动消费。我们发现在民生方面付出的努力越大,花的钱越多,经济生活越活跃,政府越富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想法是有效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目前,重庆50%以上的财力直接投入到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市委、市政府50%以上的干部直接投入到这些领域。整体来看,2010年重庆市财政增长49%,gdp增长17.1%,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经济发展不能只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必须把改善民生放在核心位置。以民生为核心内容,重庆制定了十篇民生文章,计划未来三年投资3000亿元。现在所有的项目都在一个一个的实施。
同时,民生导向的经济发展思路也引起了很多外资企业的关注,相当一部分外资企业看好重庆。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黄奇帆:民生就是增长动力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