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方银号抗币壹圆券是收藏爱好者于1994年初从一钱币收藏爱好者处购得,收藏至今已有30余年。

淮北地方银号抗币壹圆券票基本情况

淮北地方银号,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淮北根据地设立的银行,于1942年5月正式成立,1946年6月统一于华中银行。抗币,即抗日货币之意,是指各抗日军民为了筹集抗日经费抗击日本侵略者,由各抗日银行或团体发行或筹集的货币统称为抗币。淮北地方银号从1942年到1944年春,先后发行抗币壹元、贰元、伍元、拾元和一角、二角、伍角辅币券等。初为石印,后为铅印。票面以“毛像”、“帆船”、“农村风景”、“耕牛”等图案为主图特征,其中淮北地方银号抗币壹圆主图为“毛像”图。抗币主要流通于准河以北,洪泽湖西北面的泗县、濉溪、宿县、五河、灵壁、涡阳、嘉山、萧县、砀山、阜阳、蒙城、亳县、颖上等县境抗日根据地。该抗币印钞厂初建于泗东县岗大路村,不久迁至河稍店。日伪扫荡时一度迁至天长县境,继又转移到洪泽县的沙王庄。1944年春复迁回河稍店。笔者收藏的淮北地方银号抗币壹圆券票就是这时印刷的。

淮北地方银号抗币壹圆券票主要内容

淮北地方银号抗币壹圆券,于1944年发行,该票质地目前发现有2种,牛皮纸和普林纸。该票颜色目前发现有2种:正面橘红色背面墨绿色、正面背面均为鲜红色或橙红色。该票正面图幅为129mm×69mm,图幅120mm×59mm,背面图幅为116.5mm×54.9mm。该票正面图案较为简略,为主图和外框。主图为戴八角帽的毛像(略侧)在一大二小三圆连体图的大圆中,像的周围有圆弧网状线条;两个小圆中的右左分别印楷书“壹”(右)和“圆”(左)两个大字;像与壹圆外围有麦穗和双白线环绕,麦穗四处转弯处有五点星(下方)和六点星(上方)衔接;两个小圆的两边各有一座不同风格的亭榭及树木花草风景,风景左右两端外边各竖排“抗币”。整个主图镶嵌在一个两端带波纹的略似矩形框(两端波纹向外凸)中。票的正上方矩形框内主图之上从右至左横印“淮北地方银号”魏碑体字,两端略下横印红字号码5884943。票的正下方矩形框内主图之下两端与票边中心处印有蓝色的“经理之章”(右)和“副经理章”(左)的篆书方印。两之间从右至左横印“中华民国三十三年”。票的主图的上下各空白处各用暗影从右至左横印“淮北、地方、银号、抗币”篆字块,应为防伪之用。外框为网状花纹,其四角处花纹中各斜印一个“壹”字。

该票背面图案,亦为主图和外框,主图分3大竖块:中间块为阁楼、城墙和古建筑群,倚西山而立,其上有英文“XUAIBEI DIFANC IENXAO”(左读)即“淮北地方银号”,其下印“1944”(左读);右左两边竖块为一个较大的艺术体“1”字,“1”后底纹为英文“XUAIBEI DIFANC IENXAO ONE YUAN”即“淮北地方银号壹圆”;“1”字的两端外侧分别竖印口礼卿(右)、郑芷湘(墨笔签名。外框为网状花纹,其四角处花纹中各斜印一个“1”字。

淮北地方银号抗币壹圆券票主要特征

该票由于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加之时间已久,现很难搜集到,可谓是凤毛麟角、罕有之品。根据上述内容,有如下特点:

第一、该票是流通券;行使过流通职能;

第二、该票的正面左右都竖印“抗币”二字;

第三、该票正面水印“淮北、地方、银号、抗币”篆字块,具有防伪特征;

第四、该票有民国和公元两种年号的对照;

第五、该票背面有经理和副经理签名。

image.png

图1

image.png

图2

image.png

图3

注:上述图1、图2为作者藏品,图3来自网络(票的两端编号错误,左为5884943、右为5884942)

淮北地方银号抗币壹圆券票的收藏价值及意义

淮北地方银号抗币壹圆券票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价值‌:该票见证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革命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因此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二)‌艺术价值‌:该票印制看似简陋,但其独特的图案和设计仍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抗币上的图案和文字设计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三)‌市场价值‌:该票由于其发行量有限且存世量稀少,市场上较为罕见,因此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随着收藏市场的兴起,该票的收藏价值逐渐被认可,市场价格也在逐步提升‌。

(四)收藏价值:该票在收藏市场上较为罕见,存世量较少,目前只见2枚。随着收藏市场的兴起和对红色文化的重视,这种是早期印有毛像的珍贵货币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刘宇(原遂宁市根雕奇石协会副秘书长)

 

标题:毛像图淮北地方银号抗币壹圆券票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cj/3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