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79字,读完约7分钟

舆论普遍认为,胡锦涛主席最近的讲话提出了八点,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牢牢把握社会活力最大化的总体要求,确保社会充满活力、和谐稳定,这表明如何改善社会管理正成为越来越受到高层关注的重要问题。

2月22日,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朱教授接受《中国时报》记者专访,并对相关话题进行深入分析解读。他认为,“以社会管理为中心”不仅是解决主要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包容性增长,引领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关键词,也是未来30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线索和必然要求。

中国时报:你认为当前强调加强社会管理,最大化社会活力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背景?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社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朱: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是一个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我们的“经济蛋糕”真的变大了。政府预算收入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132亿元左右增加到2009年的6.8万亿元左右,预计2010年将超过8万亿元。人均预算收入接近1000美元,政府可用财政实力大幅增强,位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中国的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半以上下降到目前的2500万左右,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考虑到中国是一个人口占世界20%左右的大国这一现实,中国发展的涟漪效应将深刻改变世界的经济政治版图和人类文明的面貌。这些变化都源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更准确地说,源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发展战略,并从制度上把这一发展战略付诸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发展有了稳定的制度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很大,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落后100,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起飞阶段,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仍然很低,社会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贫困人口仍然大量存在。也就是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仍然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仍有巨大而艰难的改革。在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中,不仅国内生产总值不等于国内生产总值,而且经济建设也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富民强国的基础。

特别是,为了防止对中国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关键环节的误读和曲解,准确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非常重要。中国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各种数据和案例支撑的,一种是大众的优秀情怀反映的。第一,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公众“不公平感”强烈。经验证明,这种情绪的传播和发展,必然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最终使经济建设的努力化为乌有;二是权力腐败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公权力公信力下降。因此,社会完整性和安全性降低,社会团结和凝聚力丧失,社会不稳定加剧。最后,市场经济变成了“腐败经济”,经济发展受阻甚至崩溃。

正确解读转型期的社会“发展文本”

《中国时报》: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你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道路选择?推进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是否应该体现在保障民生上?政府在这方面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朱: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都知道,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发展观,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共识”和指导原则。

正确解读中国转型社会的“发展文本”,其实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我们可以看到,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内涵被定位为“共享、公平、公正”的增长。这是什么意思?

首先,“共享”是指公众能够平等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成果,构建共享社会。共享社会的特点是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相对合理。但近十年来,不仅我国第一次分配的不合理性加剧,而且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主要表现为普通劳动者报酬长期偏低,仅占gdp的40%左右,而世界其他地区平均为gdp的50%以上;居民收入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甚至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有学者指出,2008年我国居民实际总收入为23万亿元,比官方统计数字多出约10万亿元,多出的10万亿元基本上成为社会上少数人灰色腐败的收入,实际贫富差距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二次分配原本是对一次分配的补充,但根据各方面的数字和数据分析,其不合理性甚至大于一次分配。特权职位和行政费用占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很大比例的弊病没有得到遏制,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扩大的趋势。然而,实现社会共享的有效工具,如社会保障,从未得到有效改善。虽然我们关注和改善民生已经有几年了,但2008年社会保障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约占财政支出的11%,而发达国家的一般社会保障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约占财政支出的50%。因此,实现未来社会的包容性增长,提高劳动者的报酬,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二次分配更加合理,分享发展成果,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公平”首先意味着公众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方面有平等的机会。机会公平是现代文明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原则。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共识。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不可能因为某些人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不同而享有比其他人更多的发展机会,更不可能不平等地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价值观,更不可能利用权力和财富垄断“发展机会”,以至于社会上大多数人失去“发展预期”,变得心灰意冷,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如果是这样的话,社会发展不平衡可能导致社会崩溃。一段时间以来,“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的说法在我们社会广为流传,说明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有“固化”的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我们将难以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发展和改革目标。

最后,“公平”是指社会正义,表现为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和公共权力运行的合法性,目的是实现社会正义。公共政策的扭曲或公共政策未能根据公共精神原则实现公共利益,公共权力的运行未能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公平执法和司法的频繁发生,必然导致公共权力的信用危机,从而导致“社会混乱”或混乱。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国家社会治理经验反复证明的真理。要实现“社会合作”和“社会团结”,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公正是最基本的前提。要实现社会公正,防止公共权力以组织的名义转化为“私人权力”和“做坏事”,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是关键,而实现这一点,实现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唯一的根本途径。

《中国时报》:你认为一个让人满意,让人觉得珍妮弗的社会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朱::“包容性增长”在我看来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未来30年中国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我国社会“现代性”的基本指标。实现社会的“共享、公平、公正”成长,我们要建设一个让人满意的社会,一个让人处于詹妮弗情绪的社会,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上一页123下一页

标题:竹立家:中国未来30年将以社会管理为中心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