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7字,读完约3分钟
刘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在普通人眼里,高原、荒山、沙漠很难和科技创新联系起来。但是,“固沙保生态”“驱边民致富”一举两得。我这几年最重要的“成就”恰恰是在沙漠山脊上创造的!
除了学习生物和医学,我还喜欢穿越山川进行摄影——不是为了旅行和“求新”,而是为了寻找特殊的动植物资源为人类健康服务。在高原、沙漠、草原上,冬虫夏草、灵芝、肉苁蓉等特色生物资源成为我的重点研究对象。五年来,我几十次进入西部边境地区,探索科研、种植、环保、加工、推广特色生物资源相结合,在校门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不仅实现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还促进了科技支撑,生态富民,提高了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
青藏高原东部是虫草的产区。采挖冬虫夏草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不懂科学,初夏农牧民蜂拥上山,乱挖乱挖,草场满目疮痍,冬虫夏草资源濒临灭绝。为了改变这种令人痛心的景象,2006年,我和几位教授登上海拔4156米的塞迪拉山,成立了“中山大学青藏高原特色资源科学工作站”,前往冬虫夏草产区进行“零距离”研究。
工作站地处寒冷缺氧,山势险峻,道路危险。我的高原反应很强烈,但只要身体稍微恢复,就会忘记痛苦的经历,忍不住收拾行李上山。有人不理解,说我们这些研究冬虫夏草的人疯了!
无数次的“阵痛”带来了“收获”,我们率先找到了“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路径,可以使青藏高原冬虫夏草产量提高数倍!相关课题也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项目。目前,我们正在建设10个300平方米的养殖和畜牧业项目温室示范基地,建立100亩高寒草甸地区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基地,批量培训农牧民。如果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一技术体系,青藏高原冬虫夏草年产量可达1000亿元,对提高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2008年我去新疆考察,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活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但有一种“宝藏”——柽柳。能在沙漠中生长,起到固沙绿化的作用,能寄生肉苁蓉根部。能否将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与西部沙漠得天独厚的资源相结合,实现治沙与繁荣的“双赢”?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多次走访南疆,在莫玉贤沙漠腹地设立“中山大学西部沙漠重建与特色资源科学工作站”,探索“沙漠变宝库”之路。
在“沙子满天舞,每天半斤土”的日子里,我和十几个科研人员轮流进入工作站,白天满身沙子,晚上满身沙子。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建成了3300亩的柽柳生态林种植管花肉苁蓉高产优质示范基地和300亩的南疆沙漠良种示范基地。我们与当地人的密切合作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新疆行动计划》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规划》。
“固沙护生态”和“驱使边民致富”一举两得。当地维吾尔族人在自家门口找到了致富的门路,他们心里很高兴,把我们当成了自己最亲的人。看到沙漠绿化面积日益扩大,边疆人民日益富裕,作为一个在新中国受训的科技工作者,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无论我多么努力,都是值得的!
(记者刘泰山整理)
标题:刘昕:荒漠野岭盛开新科技之花
地址:http://www.fozhu315.net/fhxw/13407.html